第三百零一章 愛找事-《逆襲大清》
第(2/3)頁
徐州城內以徐州府衙和鼓樓為中心,以府衙三堂相重的軸線向南延伸,出府衙是為鼓樓大街、向南延伸是為南門大街,這是全城的一條中軸線,由軸線向東向西各排列三條大街與軸線相垂交。
此外在軸線西邊還有一條與之相平行的北門大街,從而構成全城路網格局,在這個路網上分布著衙、署、官、院、廟等公建。
南門大街則是商街大街,店鋪林立。城東南隅有快哉亭,西南角城樓為燕子樓。
徐州城南門(即奎光門),歷代作為徐州的正門,它與徐州府衙門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南門內有半圓形的寬廣地,那就是甕城,徐州人稱甕圈。甕城之內正對南門有一影壁墻,上鑲嵌康熙朝徐州知州姜焯書寫的“九州之一”四個石刻大字。
根據城門建制,各城門外的甕城為了防御,多與城門不直對。但是由于南門是正門,所以惟有它與甕門在一條直線上,徑直相對。
徐州南門上設有門樓,門外護城河上有吊橋,有城門官看守,每晚定時關閉城門。
舊時,城門是整個城防體系的重點。平時它是出入的通道,戰爭狀態下,城門則是攻守雙方的主要爭奪目標。
城門堅固性是維系全城安危的關鍵,因而,修建城門都以高大、堅固為標準。
徐州地區有流行的兒歌傳唱曰:
“城墻里,城墻外,城墻里面長棵菜。又好吃,又好戴,又好送人又好買。”
“城門城門有多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挎大刀,城門底下走一遭。”
那時的人們來徐州城里走親訪友買東西,都要穿過高大的城門。晚上要出城就必須趕在城門關閉之前。
南門大街有絲綢布莊、茶館酒店、南貨醬園、客棧藥房以及許多手工作坊等。
有曰:“千古繁華地,徐州不夜城”,自古以來,南門內外一直是徐州最為熱鬧的地方。
烈陽高照,晴空如洗。
沒有云朵遮日,這炎熱的陽光下,烤得大地猶如火爐一般,讓人煩躁。
徐州城南門外,除了三兩個著急趕路的路人外,城門倒也顯得平靜祥和。
“駕…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