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麻栗壩-《逆襲大清》
第(1/3)頁
“又是割地賠款,滿清還真是舍得。看來除了他們口中隨時準備可以退出所謂的關外“龍興之地”,沒有哪里是他們不可以割的。”說話間,張瑞流露出一種調侃而又略帶苦澀的模樣。
而張瑞之所以如此,蓋因他在后世時是自懂事以來,所學習的整個清末史中,基本上通篇就是寫的都是清朝割了哪里,賠了多少款。
百姓苦如豬羊,它們依舊可以歌功頌德,大贊“康乾盛世”。華夏數千年來練就的王者號愣是讓它們玩成了廢鐵,而它們還可以恬不知恥的叫囂道:“時代是這樣,誰來也一樣。華夏敗落跟它們沒有一點關系。”
別人是:天子守國門,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它們是: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
別人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而我大清則完全做到了,犯我大清者,雖遠必賠。也不理你是不是明犯了,只要敢來,我就敢賠。
甚至有“豪言”放出:寧與外人,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無論白的還是黑的,只要來了,就是洋大人,決不會對洋大人無理。搞得整個華夏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就此沒落了數百年之久。
杜牧不理解張瑞為何會流露出這樣的表情,不過聽到張瑞說起滿清所謂的“龍興之地”,他便接過話來說道:“有消息傳來,沙俄已經派出的三千多人的隊伍正在跟滿清的邊軍在黑龍江那打得不可開交,沙俄軍隊在黑龍江內還殺了不少的平民百姓。”
“估計是因為這個,所以滿清才會選擇舍棄云南邊境的一些土地,換得云南境內的限時和平,從而騰出更多物質運送到黑龍江去,保住他們的‘祖宗之地’。”
“屁的他們的‘祖宗之地’,明朝當年就是太好心收留他們了。結果他們還不要臉說什么‘七大恨’,屠殺了我遼東數百萬漢民百姓。而入關之后,不單對朱明皇家趕盡殺絕,更是到處屠城,殺人無數。一群通古斯的野豬皮!”張瑞立馬暴怒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