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貨幣-《逆襲大清》
第(3/3)頁
畢竟銀幣的制作耗損可比銅幣要大得多。
正是因為這樣,北面的滿清即便知道燚朝發行了銀幣,依舊是我行我素,完全沒有跟著發行的意思。
相反,他們還一個勁的嘲笑“南蠻尼堪就愛搞面子活受罪。”
當然,它們嘲笑歸嘲笑,卻完全不影響他們的官員們也都在使用燚朝的銀幣。
要知道燚朝無論是銅幣還是銀幣在制作上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制作精良不說,含銅跟含銀方面也都是在幾重的質檢下嚴格遵照比例來制作。
比起滿清的順、康、雍、乾朝廷通寶好得不要太多。
燚朝發行銀幣并非是滿清朝廷口中單純的“好面子”,更重要的是為了確立貨幣的“銀本位”系統,再以“銀本位”發展“金本位”,最后確立“信用紙幣”系統。
只要燚朝在擊敗滿清后,能再穩定發展幾十年,必然會成為世界的中心。屆時燚朝的紙幣也必將成為世界貨幣,至于好處嘛!可參考后世的美元。
注①:是的,你沒有看錯,是金餅,不是金幣。
1717年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就是被蘋果砸中的那個家伙)在擔任英國鑄幣局局長期間將每盎司黃金的價格固定在3英鎊17先令10.5便士。1797年,英國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于輔幣地位。
所以此時的英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金幣。
②:受海外持續流入影響,此時華夏的黃金白銀兌換比已由明朝時期的1:6,一路上升,到乾隆二十七年時,黃金白銀兌換比為1:14.9。此時的英國黃金白銀兌換比為1:15.5。
③:除了中央朝廷外,燚朝禁止所有地方進行私自造幣,有違令者以私造貨幣論處。
燚朝法律規定:私造幣超一文,刑;超百兩者,斬;超千兩者,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