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青霉素制作-《逆襲大清》
第(2/3)頁
苯乙酸除了復雜的合成外,自然界中也有不少的食物存在笨乙酸,比如葡萄、綠茶、蜂蜜等等,其中以蜂蜜含量最為要高。
如有需要,也可使用把無菌的蜂蜜加入培養基內做輔助使用。
當然,這么做的話,培養出來的青霉素成本會高出很多。不過相對于研究出來后貴比黃金的價格,似乎影響不大。
解決了笨乙酸問題,然后就從最關鍵的菌種下手。
好的青霉素菌種不單可以提升青霉素的出產速度還可以快速提高青霉素的出產量。
根據以往的相關研究,自然界中最為要好的青霉素菌種是從腐爛的羅馬甜瓜③中挑選出的上品金菌青霉素青霉菌④,這個可用使用高倍顯微鏡⑤輔助選擇。
挑好了菌種,接下來就是培養液(又稱培養基)的調制。
優質的培養基應該選擇滅菌的玉米漿,然后再加入乳糖進行輔助發酵。
乳糖可以通過哺乳動物的**獲得,比如牛奶或者羊奶甚至于……(和諧)。
乳糖的加入可以使產生的青霉素在結晶時更加的細膩,不粗糙。
在青霉素發酵液培養完成后,就可以加入少量明礬作為絮凝劑沉淀,然后再加入稀硫酸調節酸堿度來提高青霉素的穩定,同時還應該把溫度控制在10℃,以降低青霉素會水解的機率。
過濾出來濾液后,便要使用到醋酸丁酯進行萃取。
醋酸丁酯可由乙酸與正丁醇在硫酸存在下酯化而得。這其中主要的原料為醋酸(醋)跟丁醇。
醋酸的獲得就不用說了。
至于丁醇,可以用純的丙酮丁醇菌進行發酵而得。
丙酮丁醇菌在土壤和谷物種子都大量含有,可以通過培養基進行培養獲得。
以醋酸丁酯作為萃取后,轉入中性略偏堿的純凈水中進行緩沖,然后再次用醋酸丁酯萃取緩沖液,并用活性炭進行脫色。
最后加入稀小蘇打水(碳酸氫鈉)作為成鹽劑,經共沸蒸餾即可得青霉素G鈉鹽⑥。
這就是最穩定的青霉素。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