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朝會-《逆襲大清》
第(2/3)頁
此時的乾隆為了彰顯自己是“圣明君主”,就搞天天上朝。當然,如果碰到天氣不好也會不上。
而張瑞除了在前期因為需要制定大量國策方針時天天上朝外,如今是直接把上朝定制十日一朝,平時候沒什么特別重大的事情,張瑞都是讓幾個內閣的尚書和大學士們商量著來就行。
除了大事審批和實在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找張瑞進行私底下商議外,朝廷基本上都是按著相關的流程各司其職運作起來。
當然,內閣也不可能繞過張瑞而糊弄皇權。畢竟張瑞手里還握著影衛跟暗影衛等機構,對于外邊的事情也不是一概不知。
皇權隨時監管著朝廷百官。
如果說張瑞把早朝定為十日一朝引起非議,那么把上朝時間由卯時改到了巳時(即九點到十一點),更是引發眾多學儒們的吐槽。
“什么這么懶惰不是圣明之主的表現…”
“什么不應該學著明朝的皇帝那么隨心所欲…”
……
不禁如此,張瑞還一改了讓上朝的大臣們要跟滿清在午門站立等候的方式,變成可以坐在新建立的大會堂內上朝。
這也讓很多老學究覺得“這有違天地君親師”的儒家理念,不值得推崇。
君主不讓臣子們下跪,有違“君為臣崗”。
當然,老學究們也就想著喊上兩句博關注。真要他們去上朝時,他們又會說句“真香。”
燚朝的言論相對自由,不是特別的問題,就是罵上皇帝幾句也不見得會被治罪。這也是那些老學究們敢倚老賣老的原因。
事實上,也有不少的大臣因為言論過激噴過皇帝后,忐忑不安的準備等死。結果卻發現除了被皇帝回罵了幾句后就沒有什么事了,平時該怎樣還是怎樣。
而滿清的那些漢臣們雖然一直話垢張瑞是如何懶惰,但他們私底下很是羨慕燚朝的大臣。
別看在滿清這邊做大臣挺高高在上的樣子,其實只有他們才真真明白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整日只能小心翼翼的活著。生怕有哪一天因為一句話就被乾隆作了小辮子,被判個凌遲處死滿家抄斬或者是全家流放寧古塔等。
畢竟乾隆干這些事也不是一件兩件了。
而且同樣的罪,能稱“奴才”的往往可能只是停職,而稱“臣”的搞不好就會丟了腦袋。
這就是自己人跟不是自己人的不同。可惜很多稱“臣”的想要稱“奴才”,換來的卻只能被無情敲打。
如今終于有一個可以讓大家都是稱“臣”的君主出現,也難怪他們會羨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