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攻入北平-《逆襲大清》
第(2/3)頁
但你要說他們戰斗力很強吧!也不見得。
八旗戰斗力很強的前提是建立在沒有任何優勢下了的敵人。一旦他們碰到的是訓練有素,手握長槍利炮還有著強烈戰斗意志的燚軍,八旗那點戰斗力顯然就不夠看了起來。
更何況他們在與燚軍戰斗的同時還要隨時提防著同行的綠營是否會對他們背刺?那就是更不夠看了。
當然,乾隆也不是沒有訓練出新軍,但是這新軍數量畢竟有限,而且新軍手中的家伙對付其他的軍隊自然是不再話下,但是要用來對付燚軍就根本沒有辦法比。
軍隊打仗又很講究整體的士氣,有時候新軍打得明明還挺不錯的,但是他周邊的友軍卻是完全不敵,出現潰逃。
戰場上,一旦有一方出現潰敗,那潰敗方的其他的戰士必然受到影響,引得士氣大落。所以滿清的新軍經常會因為周圍友軍的潰敗而跟著一起潰逃,如果不跟著逃的,等待他們就只有被燚軍全殲。
于是乎,京城的八旗兵也就是這么的被燚軍打得一路由廊坊退回到北京城內。
而此期間,由于山西章佳阿桂的敗退,富察傅恒也只能是把駐守在邯鄲的軍隊全部調回邢臺,與章佳阿桂當前所駐守的陽泉和自己當前所駐守的衡水,呈三角防御之勢,以求盡可能的拖住燚軍的進軍步伐,為解京城之圍爭取時間。
在戰略部署上,無論是章佳阿桂還是富察傅恒或者是富察明瑞都沒有什么大的失誤情況,但是他們卻是忽略是民心所向的問題。
清之漢民比元之漢民好不了多少,例如比租界更惡劣的滿城,滿人打死漢人只要賠點錢就可以了事;更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發易服暴政。
所以絕大部分的漢人對滿清都是異常的反感,特別是底層那些受盡壓迫的窮苦平民,以至于百姓們都以「反清復明」視為英雄之舉,整個大清歷史都是不斷爆發著「反清復明」的運動。
乾隆對漢人態度一直以來也都是以蔑視、猜忌和防范為主。
別看后世那鐵三角洗得乾隆是多少仁和,紀曉嵐是如何機智巧辯,足智多謀,讓乾隆紛紛對他的諫言都是刮目相看的采用。
可事實是乾隆要下江南,紀曉嵐就告誡乾隆下江南會給江南地區百姓造成太大的負擔,應該學習前輩的經驗,結果被乾隆罵「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
漢臣無論如何努力,在乾隆的心中都不可能跟可稱作「奴才」的滿官值得信任,那畢竟才是他們自己人,以至于朝中所有的重要職位都是以滿人為主,漢官大多數就是給了名分養著不讓他們鬧事就行。
燚軍圍攻北平城三天,在重炮和飛艇的轟炸下,守城的軍隊感到都是朝不保夕的處境。而眾多的守城綠營將領更是被八旗的軍官們逼著上到城墻上送死,還受到了各種區別對待。事情發展到后面,連各旗內的漢軍旗兵也都受到猜忌和辱罵。
事實上,漢軍旗的人在滿清的八旗中一直不怎么受別人待見。乾隆七年時,甚至還下旨嚴令讓除了有從龍之功的漢軍旗子弟外,其他的漢軍旗子弟應該出旗為民,不再優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