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本以為你退休了會好好休息,沒想到還是忍不住碰音樂?!? 茶室里。 坐在天王南宮建業對面的,正是新藝唱片的老板陳為善。 “唱了一輩子歌,停下來這么久,始終覺得喉嚨不舒服……”南宮建業澹澹笑著。 他和陳為善也是老交情了。 兩人的發家史同樣傳奇。 78年,南宮建業一個潮汕人獨自來到香江打拼,在西餐廳做著洗盤子的工作,認識了同為撲街仔的陳為善。 兩人在后廚里結緣,后來發現互相都有喜歡聽音樂的愛好,時不時也在洗盤子的時候,點評當代各個歌星。 到后來,一個去報名了香江電視臺的演員培訓班,從一部電視劇的龍套角色出道,而另外一人則是倒騰唱片的買賣。 沒錯,大名鼎鼎的音樂創作天王南宮建業,當初是作為演員出道的,至于他的音樂天賦,還是后來演戲的時候,陪領導去ktv唱歌的時候才被發掘出來的。 當時拍電視劇已經小有名氣的南宮建業,在領導的幫助下,拿到了一首被當時某位歌星淘汰的歌,誰知道這一唱便不得了,連人帶歌,迅速在香江躥紅。 后來南宮建業轉型成為歌手,努力發展音樂事業,不過因為名氣大漲,在影視方面也能拿到更好的角色,更高的片酬,所以便音視雙線發展。 只可惜,南宮建業自第一首處女作火起來以后,后續約了幾首歌,并未驚起任何波瀾,再然后,便是他萌生了自己寫歌的想法。 誰知道,在領導眼里本以為是玩票性質的創作,卻再次火爆了全港。 南宮建業的創作天賦,這才被徹底發掘出來。 等他合同期滿,解約離開香江電視臺以后,簽約了一家唱片公司,著重發展音樂事業,在91年被《香江日報》封為當代四大天王。 至于這家唱片公司,正是新藝。 陳為善和南宮建業被餐廳的鬼老老板欺壓后,先后離開了后廚。 雖說陳為善和南宮建業離開后廚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他發家遠比南宮建業早。 陳為善從最開始倒賣水貨唱片的地攤,到開了數家唱片店,用了極短的時間。 水貨發家的陳為善,轉白賣起了正版,始終覺得利潤不行。 雖知大膽的他,竟然去接觸唱片印刷的行當,弄了一個小廠后,居然搞起了盜版唱片,往自己唱片店一擺,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最后自然是被告了,賠了不少錢。 陳為善氣不過,本身便有唱片印刷廠的他,主動去接一些唱片公司的單子,后來又轉正了,開始為一些小型唱片公司服務。 后來唱片印刷廠擴大,陳為善還是嫌棄利潤太低,欲望太大,干脆心一橫,直接自己做內容,自己單獨找歌手發布唱片。 可是有名氣,又獨立的歌手,哪里去找? 還好陳為善運氣好,當時碰見了一位剛剛和某個唱片大廠解約的歌手。 那時候南宮建業已經展露了自己的創作天賦,陳為善找到這位老相識,找他買了一首歌,交給那位歌手唱,然后再制作唱片出版并發售。 陳為善從內容,到制作,最后到唱片店上架銷售,幾乎一條龍。 雖然第一單生意成績并不算太好,可是奈何整條線都是他自己的產業,利潤直接拉爆。 靠著一手唱片印刷廠,以及數個線下銷售門店,新藝唱片迅速在香江展露頭角。 待到88年,南宮建業解約離開香江電視臺后,和已經做出成績的新藝合作。 最后,一個成了四大天王,享譽美名和鮮花。 另外一個,則成為了與環星、石磙、英娛同在香江搏殺的唱片巨頭的老板。 兩人互相成就后,同在后廚工作的故事傳出,直接是成了當時香江人盡皆知的勵志故事。 在那個混沌的年代,本就是無數草根撅起的時代。 撲街仔最后成為英雄的故事,直到現在也值得傳頌。 陳為善只是品著茶,笑看著對面的南宮建業,突然意味深長的說道: “建業,其實我一直覺得這個趙墨很像當年的你,都是如此的怪才……話說他要是生在那個年代,你覺得四大天王的位子,能否有他的一席之地呢?” 在香江,最受歡迎的新生代歌手,還得是哈士奇。 不過這貨懶得一比,許久都發不出來一首歌。 倒不像趙墨這么勤奮,隔三差五就是一首新歌。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網友們都不拿趙墨和這位失蹤人口比較了。 本身不進入娛樂圈,從來不營業,一條浪博都懶得發,一旦停下歌曲發布,話題度逐漸減少,真和失蹤人口沒啥區別。 不過這也更讓娛樂圈的知曉一些風聲的行業人士更加認定哈士奇是某位財富雄厚,身份特殊的大老。 喜歡音樂,但是不便露面。 一副不缺錢的樣子,愈發讓人猜測其背后的隱晦的真實身份。 而現在陳為善就很值得人琢磨。 若是趙墨生在那個年代,成為四大天王,那么誰被頂掉這個榮譽稱號,便值得思考比較了。 南宮建業聞言,也只是輕輕一笑: “四大天王的位子會不會發生變化我不知道,但是被頂掉的那個人,一定不是我就對了?!? “哈哈,你還是和當年一樣那么自負啊。” 陳為善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