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百零四章 穿越時空的來客-《心魔》


    第(1/3)頁

    劉公贊便在李云心的身后搓了搓手指。

    一團柔和的光亮起來——照出此前洞府中,那黑衣小頭領的臉。

    到這時候看他的臉,終于覺得不那么平凡了。他臉色蒼白,但表情到底生動起來,不再呆呆傻傻。一雙眼睛在光亮中顯得尤其的黑。一手捂著胸口,一手撐在地上。口中不斷有白氣哈出來,胸口里也有“嗬嗬”聲。也許是哪根骨頭斷了。

    他如此看著李云心與劉公贊,并不說話。

    三雙眼睛如此對視了一會兒,李云心才道:“剛才放你走,你是先回到另一個院子里。在地下挖出些金銀,兩身衣裳,一些跌打損傷的藥膏,然后才走。這些我用符箓看得到——既然用得到這些東西,你果真是個人吧。先前我的照妖鏡里看到的可不是你的魂魄,而是你的真身。是不是?”

    那黑衣頭領還是不說話。但到底慢慢將手探進懷里,摸出些碎金銀,無力地丟在地上。金銀立時陷入雪中不見了。

    “我身上只有……這么多財貨。”他開了口。

    這時候聽他說話,已完全是兩個人了。此前扮作妖魔,說話時候故意提高嗓音,聽起來既尖利又愚蠢。如今聲音略微低沉冷靜,倒也稱得上悅耳。

    他的面容因著火光也有了些輪廓。李云心皺眉仔仔細細地瞧了瞧,覺得這種模樣做主角其實也還可以——雖然不算好看,但也不算難看的。

    李云心便笑了笑:“你我都清楚,我找你不是為了金銀。”

    那人便低沉地咳了兩聲。斑斑血跡濺到白雪上,仿佛春日里飄落的花瓣:“那么是為了什么——我只是個可憐人,跑到狼主的洞府里避難……你要尋仇的話,找的人是他,可不是我。”

    李云心便沉默了。

    眼下是陷入了一個僵局。

    他與這個黑衣人都清楚一些事——他清楚黑衣人可能是“真太子”。既是真太子,就知道許多自己不曉得的事情。或許,知道得與狄公一樣多。

    他想要從這黑衣人的口中得到一些信息,因此,得偽裝成“接引人”。但問題是,有此前在云山上時與狄公交鋒時的前車之鑒,他再不敢輕易地開口、訊問了。

    譬如自己隨口問一句“你在這里等了多久”——萬一真正的接引人是該曉得這位“真太子”何時到的呢?

    他唯有避重就輕,小心翼翼地打些擦邊球,叫這一位自己說出些有用的信息來。

    然而……

    這一位并不蠢。

    他藏身在狼主的洞府中,以一個人身做了妖魔的頭領。又仿似是給狼主洗了腦,叫他相信自己乃是真命天子、說些亂七八糟的話做暗號。如此一旦有李云心這樣的人找上門,注意力便被狼主吸引過去。而這一位就在暗中觀瞧——

    此前李云心與劉公贊被引入院中歇息,這黑衣人與另外兩個妖魔直挺挺地站在門口……便是在觀察他與劉公贊了!

    這家伙,謹慎卻又膽大。

    等狼主意識到事情不對、要將他供出的時候,二話不說便引發了早布置好的機關直接將那狼主滅口。又演了一出苦情戲、甚至在李云心叫他走的時候把收尾工作也不慌不忙地做好——向那狼主的殘骸磕了頭呢!

    換成是旁人哪能想得到,自己要找的人,就一直大模大樣地在自己面前晃、且處處出頭呢!

    好在……這種事李云心也常做。

    在洞庭君山紫薇宮初見洞庭君時,不就是用這種法子惡人先告狀、坑害了那玄門的修士么。

    兩個戲精飆戲,輸贏就在細節。這一位的心思或許不輸李云心,然而劣勢在于,他沒有神異的力量。某些事情需要一個聰明的普通人推理、調查、揣測才能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可對于李云心這種人來說……就如此前看到他走后做了什么、如今又身處哪里——只需要一個神通就可以了。

    且……再說句公道話。

    ——這家伙演戲有些用力過猛。或許是許久未見人,生疏了吧。

    然而此時此刻,這一位定然也曉得李云心知道某些他的事情。可他既然樹了狼主做一個明面上的靶子,也就意味著,他知道可能有危險存在。如今李云心與劉公贊露面,他該是要搞清楚他們到底是“接引者”,還是危險人物的。

    如今他身負重傷,仍揣著明白裝糊涂。也如同李云心一般說話不著重點……也在等對方先奉上有用的信息。

    便是這樣沉默了一會兒,李云心將手伸進懷里、摸出一個玉瓶,丟在他的腿上:“先把這個吃了。”

    “我懷疑你是因為肋骨骨折引起了肺水腫。”他看著黑衣人,將“肺水腫”這三個字說得輕微但清晰,“但你也知道,當時我沒辦法。”

    說了這么一句,豎起一根手指、微微往天上指了指。

    實際上,他又是在冒險了——他說了一個自認為無關緊要、可在這個世界不存在的詞兒,且做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暗示。然而這是沒辦法的事。

    他不可能“慢慢觀察、從長計議”。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拖得越久越容易露馬腳。最明智的做法是冒險、迅速找到一個切入點。然后在對方覺察到事情不對勁兒之前得到足夠多的信息,也就有了更多敷衍、解釋的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