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同時,他也想到了一個問題。 一個初級智能系統就如此強大,那么,在升級之后,成為真正的人工智能,發展成AI制藥系統的時候,又將會是什么樣? 他忍不住進入系統,進行詢問。 “能否展示AI制藥的相關信息?” “消耗100積分,可查看AI制藥系統介紹。” 衛康同意之后,系統向他展示了一大段相關信息。 傳統新藥研發是一個昂貴,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除了成本高,周期長,成功率低這些困境,藥物研發面臨的更大瓶頸在于創新。 在制藥領域,有個知名的反摩爾定律——每隔9年,投資10億美元產出的上市新藥就減少一半,更為常見的是,首創藥物占獲批新藥總數量不足一半。 但計算機生物學和人工智能的發展,AI能夠在各個制藥環節大面積搜索潛在空間,尋找過往因人為經驗,實驗環境等外界限制未發現的靶點/化合物/晶型等,為創新藥物研發提供有力工具。 AI制藥未來將由‘從0到1階段’進入到從‘1到10階段’,各個藥企將組成大型AI制藥聯盟,建立藥物大數據實驗室,加強多學科融合,搜集高質量研發數據,使用AI設計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而更大的背景是,計算生物學也將引領生物科學走向數據驅動時代。 隨著高通量測序,納米操作,生物芯片等技術不斷成熟,生物信息數據不斷累計,計算生物學也借此發展起來。它通過構建算法和模型,從分子層面理解生物學現象及機制本身,推進相關研究及應用。 計算生物學不但能夠通過高效精準的計算推演帶動上層應用,如化合物性質預測,基因點位預測等,加速AI制藥,物種改造等領域的發展。 也為生命科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干濕結合的數據閉環’新模式。 先通過充足且豐富的定量干實驗(AI模型)覆蓋待搜索空間,為濕實驗室(傳統生物實驗)中的測試提供精準假設,兩者共同迭代加速。 而這,必將給醫藥行業帶來改天換地的變化,從而徹底改變整個世界。 看完之后,衛康心潮起伏,激動萬分。 這個AI制藥系統,他勢在必得。 只是不知道,升級所需要積分又是多少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