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人的眼神變得激動起來,他一時陷入沉思,在回想著當時的情景。 過了好一會,才緩緩開口道:“那年情況很危險,戰爭剛爆發沒多久,鷹國鬼子已經打到邊境線來了,我當時跟著部隊在閩省,本來是打算解放寶島的,結果立即被征調北上了。” “我們坐了一個禮拜的火車,才從南方開到東北,又走路進了北棒,因為時間太短了,物資準備得不充足,我身上穿的還是南方的薄棉衣呢……” 老人將七十年前的事情一一道來,他口齒一開始還有點不清楚,后來慢慢地開始吐詞清晰了許多。 現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靜靜地聽著,臉上表情無比認真。 這場血與火的戰爭,在眾人面前緩緩拉開帷幕,展露出它殘酷和血腥的一面。 這一面是大家從未見識過的,而今,能在一位當年的幸存者面前,重新聽到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體會到那些真實的細節,每個人的心里,慢慢地,都有一股熱火在涌動。 就如同火山下流動的巖漿,滾燙而又灼熱,不斷地蓄力,等待著下一次的爆發。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老人按時服藥,狀況也變得越來越好。 一周以后,方主任看著檢查報告,肯定了藥物治療的效果。 “ct影像顯示,腦部各病灶處陰影縮小了許多,中樞神經系統也恢復了一些,全身癱瘓現象也已經消失,轉為半身偏癱,患者已經可以坐起來,自行進食和看書,但是還無法下床行走。” “接下來就要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了,這將有助于病情緩解或康復。” 他叫來了康復科的醫師,給老人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恢復方案,預計一個月左右能下床活動,恢復一定的自理能力。 老人的表現也很良好,之前還有一些頭暈,眼脹,記憶模糊等現象,現在都已經徹底消失,每天精神都很健旺,認知和語言能力也已經跟正常人沒什么區別。 體檢顯示,其他各項指標都還不錯,沒有任何內臟損傷,更沒有發生吃多了抗凝藥而導致的顯性或者隱性出血現象。 總而言之,病人各方面的狀況都很好,而且沒有什么明顯的不良反應。 由于老人不能活動,一開始是康復人員對他的肢體進行被動活動,包括包括按摩肢體,關節和肌肉等,一般每天要做3次,每次10-15分鐘,這樣可以保持肌肉的緊張度,避免發生肌肉僵硬和萎縮。 隨著腦梗的改善,再逐步加強訓練強度,一直到肌力漸漸恢復為止。 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講究循序漸進的鍛煉,就算老人出院以后,也要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繼續堅持下去,才能起到良好的維持和改善效果。 幸好有三個子女陪伴在身邊,老人被照顧得很好,有時候康復人員不在,家屬也會幫著按摩肢體,做一些恢復訓練。 一個月后,當杜成再次來到病房,他所見到的場景,已經是老人在家屬的攙扶下,慢悠悠地在室內直立行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