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品種gd001,總重量31.2公斤,單層栽培架綜合產量每平方米0.78公斤,相當于畝產…517公斤!” 專家口中喃喃自語,熟練地換算著結果,數字一出來,頓時全身一震,目瞪口呆。 他快步上前,再三檢查,確定工作人員沒有弄錯,這才放下心來。 隨之而來的就是狂喜,他扭頭大喊道:“天啦,畝產千斤的大豆,這,這可是破了記錄啊,你們快過來看這個超級大豆!” 全場嘩然,所有人激動萬分地涌上前去,圍著大豆看個不停。 每個人臉上都是抑制不住的狂喜,笑聲,議論聲此起彼伏。 整個植物車間變成了個大菜場,無比喧囂。 汪德矜持地笑了笑,當真正的結果出現在面前時,他反而沒有想象中那么興奮了,就像長途跋涉登頂的登山客,看過絕頂的風光后,就要開始考慮下山的事情了。 他大聲道:“別心急,把其他兩個品種也都一起秤一下。”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一個個無比期待地看向其他兩個品種的大豆。 結果很快出來了。 另兩個品種,一個畝產800多斤,一個畝產900多斤,產量都很驚人,不虧是精挑細選的高產品種。 當然,產量最高的還是gd001,畝產1000多斤,可謂是破了國產記錄。 要知道,小麥,玉米,水稻畝產超過1000斤是很正常的情況,但種植大豆一般比較低產,畝產超過500斤就算高產了,一般情況下畝產在400斤左右浮動。 而大豆有史以來的最高產記錄是在鷹國的密蘇里州,在2007年種植出了畝產1388斤的大豆。 但是這種產量是不可復制的,且不說鷹國種植的轉基因大豆品種,當年的大豆能夠獲得如此高產,除了土壤肥沃以外,當時的氣候也十分適合大豆的生長,如此多的因素疊加,才能出現這個產量。 而這還是鷹國的轉基因大豆的產量,若是國內的原生大豆,產量就更低了。 無論是平均產量還是最高產量,華夏都與鷹國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其中既有環境因素的制約,也有種植模式和大豆良種的原因。 國內種植的大豆為原生大豆,近幾年大豆的平均畝產量僅有265斤,與鷹國大豆的435斤的畝產量,有著不小的差距。 更不用說跟鷹國中西部高產地區800~1000的畝產量相比了。 拋開畝產,再看一看最高產量。 黑省是國內最重要的大豆種植區,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糧倉,在那里的高產田塊中,大豆的畝產量能進一步提高到500多斤。 而就在去年,黑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河農71’實驗田,實收5.2畝,平均畝產672斤,刷新了東北三省大豆的高產紀錄。 在19年,疆省試驗田的大豆還創下了895斤的畝產,這也是我國目前最高的大豆畝產紀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