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來唐益并非大數學家,而是籍籍無名之輩,一直到40多歲才大器晚成。 雖然畢業于985數學系,又跑去鷹國深造,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但是花了七年才寫出論文,還發不了數學期刊。 因為跟導師意見不合,得罪了導師,也沒有拿到推薦信,在鷹國找不到教職工作。 灰溜溜回國后,在某個三流大學找了份講師的工作,卻無心教學,只顧著埋頭鉆研數學難題,被同事和領導排擠,性格也變得孤僻內向。 干了三年后,因為學生投訴太多,被大學辭退,直接回家啃起了老,靠著父母的養老金生活。 中途一度領了幾年失業金,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可以說壓根不想去工作。 蹉跎到40歲,沒有錢,沒有房,更加沒有女朋友,生活中只有數學。 看到這里,張軍眼前浮現出了一個形容憔悴,蓬頭垢面的中年男人形象。 光看到這里,這個唐益儼然是一個標準的loser模板,可以算得上是世俗意義上的廢物了。 但仔細一琢磨,他似乎也沒有做錯什么,僅僅只是一心想要鉆研數學罷了。 他沒有世俗的欲望,人生中所有的熱愛都交付給了數學,哪怕再窮困潦倒,也依然堅持著在家研究數學。 他從來不關心金錢和榮譽,只喜歡躲進小樓成一體,一心一意,沉迷在自己的興趣里。 這樣一個純粹的人,卻淪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真是讓人可悲可嘆。 幸好命運并未徹底拋棄他,他的一位同學所在公司遇到了一個網絡設計難題,因為跟數學有關,便試著求助于唐益這位數學博士。 很快,只花了1周時間,唐益就解決了老同學的難題,震驚了公司老總,給了他一個數學顧問的職位,專門解決數學方面的難題,經濟這才寬裕起來。 經濟上有所起色后,唐益跟數學界同仁們的聯系也多了起來,還經常發郵件跟以前的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3年后,他在數學頂刊《數學年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了零點猜想,就此一舉成名,震驚世人。 這時候,他已經47歲了。 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里,他將自己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數學。 沒人能像他這樣,蟄伏幾十年,在無人理解,不受認可之下,淡然面對一切。 然后,在一夜之間成為傳奇! 這一切都源于他的天賦和熱愛,更緣于他的執著與堅持。 天賦可以承擔短暫的精采,唯有堅持才能賦予永恒。 就這樣,他成了當今華夏最勵志的傳奇人物。 發表論文那一年,名譽和金錢也隨之滾滾而來,母校甚至破例給了他正教授的職位。 次年,他重回高校,結婚生子,開啟全新的人生。 只不過這一次,沒有人再逼著他去上課,也沒有人敢再小看他了。 “蹉跎半生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真特么勵志啊!牛逼!” 張軍看完唐益的經歷后,頓時心中百味雜陳,感慨萬千。 尤其是看到新聞中唐益引用的那句詩:“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他不禁鼻頭一酸,差點感動到落淚,為之噓唏不已。 “從古至今的科學家里,只有數學家最窮,成名前只能混個溫飽,成名后也沒多少錢。” “他們如果不研究數學,去搞金融和基金,早就身家億萬了,又哪會如此落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