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辦法是辦法,但具體實施就不是拍一下腦袋的問題了。 比如這個企業要成立,利益分配怎么辦?華夏大學拿多少?工程學院拿多少?劉瑯拿多少? 還有制造這些機器人的設備從哪里來?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機器人怎么賣出去? 按照劉瑯的想法是要賣到國外,這提議好是好,可實施起來卻太難了。 首先就是在渠道上存在困難,雖然國家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但與國外的聯系還是很少的,技術方面的交流一年下來全國也沒有幾次,去年僅有一次,就是西德汽車的引進,這還是屬于進口,至于說出口,中國如此落后哪里有什么先進的技術能出口國外? 沒有渠道,再好的商品也賣不出去。 “我們國家在七八年成立了一家信托公司,叫做國信,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嗯,我倒是可以嘗試幫你聯系一下,不過聽說最近他和鄧公一起去了南方,恐怕要等到過完年了!” 吳荷思索著說道。 “國信公司?” 劉瑯當然知道這家公司。 國信集團是改革開放后最早成立的一家具有國家背景的私人企業,目的就是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這家集團的創始人更是了不得,就是那位被稱為“紅色資本家”的龍老先生,此人和鄧老關系非常高,對國家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國信集團在改革開放初期對于國家的貢獻是相當大的。 “還要通過這國信公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