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原來是這樣呀!” 劉瑯明白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本國人民了,不過對于西方國家來說,他們對中國的開放也是支持的,尤其是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國,更是全力支持。 這原因很多,首先是政治上的考量,在七八年,中國和蘇聯已經交惡很久,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蘇聯最大的敵人就是美國,雙方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中美兩國關系自七二年開始緩和,一直到七九年正式建交,然后到現在,始終就處在一個不斷進步的階段,中國也始終交好對方,自衛反擊戰前鄧老去了美國,八零年莫斯科奧運會兩國都沒有參加,種種跡象都表明兩國之間有了默契,可以說,因為蘇聯的存在,雙方同時淡化了形態意識的不同,正應了那句話: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國與國之間本該如此。 政治上求同存異,經濟上那就更需要美國這個超級大國了,美國需要中國那巨大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中國則看重對方那強大的科技,雙方各有所需,如果合作那就是雙贏局面。 所以在近幾年,很多的美國著名人士都到中國考察,其中以經濟學家最多,他們按照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給中國經濟開出各種良方妙藥,希望中國能夠加快發展,還有美國的很多企業也不斷來華,什么耐克公司,可樂公司都是西方國家最早在中國建廠的企業。 企業來華投資這件事劉瑯非常贊同,國家最早的那批私人企業無一不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技術,從而為以后的發展壯大打下基礎,至于說那些經濟學家嘛,那就不好說了。 或許這些人中也有不少人真心實意想要幫助中國,不過,他們的方法在西方國家能用,但到了中國,還真未必能解決多少問題。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跟改革開放一樣,都是讓人始料不及,當西方國家認為中國經濟出現問題時,它偏偏沒事;當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要崩塌之時,幾年過去還是那么堅挺;當他們試圖用某種經濟模型套用中國經濟之時,最后只能被狠狠的打臉,你說怪不怪? 說到底,中國經濟是一種“具有本國特色”的經濟形勢,夾雜著太多東西,有老百姓的樂觀精神力,有政府強大的控制力,還有各種非市場因素的人情世故等等。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中國的人口太多了,當老百姓整體富裕以后,他們這些人的消費就能給任何一個國家帶來無法估量的財富,所以就有了后來縱然世界經濟發生危機,中國靠著內需拉動就能挺過難關的事情,這讓這個世界都認識到了中國經濟的不尋常之處。 當然,這個道理國家還需要經過十多年才能領悟,起碼在現在,西方經濟學家的意見還是被當成了“金科玉律”,甚至會影響到國家高層的決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