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弘揚一拍膝蓋大聲叫好。 他不懂什么芯片,但是這種產業園區一聽就明白,把大量的企業聚在一起,每家各不相同,比如你做軸承、我做外殼,加在一起一臺機床,這樣做就能有效防止浪費,的確可以做到如劉瑯所說的合力,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我們不光可以有電子產業園區,還可以有制造業產業園區等等,即便是地方發展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劉瑯再次開口道。 “宏達,劉瑯這個提議非常好呀!我覺得可以實行!” “沒錯,沒錯!” 兩個人不住的點頭。 “我覺得可以在滬市實行這個電子產業園區,因為在滬市周邊聚集著大量的半導體和電子企業,只是有些分散,需要把他們集中在一起!” 劉瑯在產業年鑒里看到滬市周邊有十幾家電子企業,什么晶體管廠、無線電廠、半導體廠等等,在客觀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聚集效應,只是這些廠子都是各自為戰,從沒有相互聯合組成一個類似產業鏈的發展思路,一旦國家將這些企業放在一起重新整合,相信很快就能形成合力了,這樣就能產生一個類似美國硅谷那樣的高科技產業園區,成為未來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搖籃,也或許成為國家第二個中關村。 說到產業園區,劉瑯實在是太熟悉了,他前世可是阜城發改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接觸的就是這些東西,不過在那時,產業園區實在是個“貶義”的詞匯。 在三十多年后,產業園區可是遍地開花,別說是國家,就是省市乃至區或者縣都要搞出幾個園區來,明目也是五花八門,什么金屬材料產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農業園區、玻璃園區、皮革園區、小商品制造園區、建材園區等等,五花八門花樣翻新。 產業園區的優勢就在于集聚和互補,但想要成立產業園區就要有一定的先天條件,比如說農業園區當然要能種植出植物來,化工園區起碼得先有幾家化工廠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