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種心理來源于中國多年來的物資短缺,沒有衣服食物很少,這讓大家從骨子里就有著深深的“危機感”,一旦感覺到有危害到吃飯穿衣的事情發生就會立刻啟動“應急”機制,那就是一定要囤積糧食、布匹以及一切能夠買到的物品,就像現在一樣,所有人都知道物價漲的很快,他們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只知道要趁著價格低的時候盡量的買,買的越多越好,就算用不上也要買。 劉瑯還清晰的記得前世七八歲的時候家里面一下子出現了很多的火柴和蠟燭,有多少呢?火柴大概有幾十包吧,每包十盒,那就是數百盒,蠟燭也有十幾捆,直到兩三年后這些東西也沒用完。 那時劉瑯還小,不知道物價上漲這種高深的事情,直到他長大后再研究那段歷史時才明白父母就是為了怕以后漲價………。 好吧,即便為了怕漲價你們二老總要買點用得上的東西吧,買那些火柴和蠟燭有個毛用呀? 不過當真正去研究那段歷史時才會發現,劉瑯的父母囤積火柴和蠟燭只是小兒科,有可能是當時他們沒有更多的錢,如果有錢的話,那就不是火柴和蠟燭了。 劉瑯曾在一本描寫當時情況的書里看過一段文字,是這么寫的:當時的人們就像昏了頭一樣,見東西就買,從保值品搶到消費品再到滯銷品什么都不放過,電視機有圖像就抱,電風扇能轉就買,電冰箱有冷氣就要,有的家里囤積了數十個暖瓶;有的家里四處放著臉盆,暖瓶里盛著是醬油和米醋,臉盆放著的是咸鹽和大醬。 更有甚者在一些偏僻省份,人們為了搶購毛線而在大街上大打出手。出現了兩個人持刀,當街對砍的瘋狂事情。 正因為所有人都瘋狂的買買買才會推波助瀾般的讓國家的物價陷入了一個致命的陷阱,國家萬般打算卻沒有把人們的心理給算進去。 這些事情在十年后看起來是如此的荒謬,以至于沒有經過那個時代的人都不敢想象,但它確實發生過,而且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所有人,這種事情別說是放在物資短缺的年代了,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紀,對于國家來說也是致命的,一旦發生就是大事。 在劉瑯看來,八十年代的那場通貨膨脹是必然會發生的,這是中國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產物誰也阻擋不了,但是所造成的后果卻是可以避免的,劉瑯這一次就是爭取讓國家少損失一些,讓國家的改革之路少一些不必要的挫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