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中詳細闡述了物價上漲對國家和老百姓的影響,而在這篇文章的旁邊同時也刊登了“名為改革開放七年來國家取得的成就”的文章。 文章里詳細記載了這七年里國家在糧食、豬肉、布匹方面取得的進步,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國家的糧食足夠,不需要搶購。 群眾日報是國家最主要的報紙,報道的文章都是有國家導向性的,再加上自上從下的傳導,短短幾天工夫全國各地的宣傳機構就全部開動,這就是國家的力量,當宣傳機器全部啟動,整個國家所有角落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夠“逃過”。 另外電視上的節目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八十年代,電視節目非常單調,只有新聞、廣告和電視劇等幾個種類,現在好了,幾位專家在電視上露面和主持人大談當今的國家發展,什么奧運會冠軍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了等等,言語之間盡是驕傲和自豪,這也算是開了訪談節目的先河了,有很多家庭還沒有電視,那就在廣播里播放,聽說有的農村干脆就用喇叭向所有村民廣播,總之國家下的命令是讓全國所有人都聽的見,了解到國家當前的形勢,不要搶購。 劉瑯不知道這些人是否都是所謂的專家,但口才的確是不錯,起碼母親聽了之后情緒就“安靜”了很多,在普通老百姓心里,國家的話那是沒錯的,既然國家都這么說了,那就一定是正確的。 八十年代的那次通貨膨脹其根源在于物資短缺和某些政策出現了失誤,可如果僅僅是這兩個原因,后果未必能如此如此嚴重,老百姓的瘋狂搶購是催化劑,其結果就是讓物價達到了前所未有高度,經濟都差一點崩潰,老百姓更是損失慘重。 這一世在劉瑯的提醒下,雖然物資短缺的問題不能短時間內解決,可起碼能夠通過宣傳讓老百姓安心下來,只要國家沒有掀起搶購熱潮,相信結果比劉瑯的前世要好很多, 至于說其他方面的完善,劉瑯能做的只有這些了,有些問題不像是技術問題,技術問題非常單純,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大家湊到一起給它解決就是了,可是那些就不一樣了,牽扯的方面太多太多,尤其是利益,這是人性的問題了。 劉瑯知道,人性都是自私的,即使是鄧老和陳老在會議上發了話,作用一定是有的,可絕不會根本解決。 劉瑯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至于能有多大作用,那就不是劉瑯所能管的了,他最關心的還是中芯科技的事情。 當然,即便是鄧老和趙弘揚滿口答應,要組織起一眾人來也需要時間,這就有了幾天的空檔,不過對于劉瑯來說,他沒有閑下來的時間,華夏大學的師生們這一個多月來干的熱火朝天,德國機床的仿制工作進展很快,很多重要的技術環節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當劉瑯來到華夏大學的實驗室中,所有人都圍攏過來,劉瑯現在已經是大家的主心骨,雖然這些日子他們的工作很順利,但劉瑯不在身旁總覺得有些沒底。 “劉瑯,你瘦了不少呀!不過個子好像又長高了一些,滬市那邊怎么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