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瑯回答道。 公派留學生是要滿足幾個條件的,首先你要學習好,同學之間必須是佼佼者,要不然送給“廢物”去那就白費了。 第二個條件就是這學生要對國家萬分忠誠,要不然出去后不回來那就是國家的損失。 滿足這兩個條件后還要經過層層審查,華夏大學一年才會有二十幾個名額,這二十幾個人在國外的一切費用全部由國家支付,當然,華夏大學這二十幾個公派留學的名額比其他學校都多,比如首都大學一年才有十個名額,這是因為華夏大學找到了萬安這個金主,萬安每年要為華夏大學提供五十萬美元的留學基金,這筆錢足夠這些人的費用了。 劉瑯當然符合這兩項要求,但是他不會占用這個名額的,錢,在美國他可是有將近一百萬美金,別說是留學了,就是想要移民過去也足夠了。 另外公派留學生的限制太多,什么不能超過年限了等等,就是為了防止這些學生學成之后不回來,劉瑯可不希望這些限制加在他的身上,自己怎么做還用別人安排? 聽了劉瑯說要自費留學,熊懷志點了點頭。 “也是,你不缺錢,資金方面沒有問題,而且你也不會留在外面不回來,這些限制對你沒有用,只是,怎么才能申報那兩所學校呢?需要咱們華夏大學幫忙嗎?” 自費留學近幾年在國內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了,畢竟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很多方面都放開了。 熊懷志的一些同事,也就是華夏大學的老師,他們不少人通過各種關系聯系到國外的大學,那些大學發來了信函,邀請這位老師出國訪問,只要學校和對方國家的領事館同意,這個人就能夠出國,當然,這筆費用由你個人支付,甚至有的人沒有經過學校的同意也義無反顧的出了國,或許他們就不想再回來了。 劉瑯知道,這是國家改革開放之后第一次的出國熱潮,不僅僅是那些老師,凡是有些國外關系的都想盡辦法要出去,因為在他們眼里,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要圓。 上一世在九十年代初電視臺曾經熱播過一部電視劇,說得就是這第一批到國外生活的那些人,電視劇里的情節如實的反應了這群人的生活狀態,他們有的人靠著自己的才能成為了中產階級,但是更多的還只能靠著刷盤子洗碗維持生計,期待著有一個安穩的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