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聊天中劉瑯也了解到了一些關于威爾遜教授的信息,美國大學的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產業(yè),可以獨立面向社會進行經營性的服務,比如哈佛大學經濟學院下屬就有國家經濟政策研究所、市場經濟研究所等數家機構,另外威爾遜教授本人也有企業(yè),一家經濟類書籍出版公司和為大公司提供經濟形勢走向的研究中心,劉瑯的那本第三產業(yè)浪潮就是威爾遜教授擁有的這家出版公司進行策劃和發(fā)行的。 “這個威爾遜教授還是個企業(yè)家呀!恐怕他也是個百萬富翁吧!” 劉瑯笑著問道。 “呵呵,何止是百萬富翁,教授他可是為國家提供經濟政策的專家,每年都有很多大公司找他,為他們的產業(yè)形勢提供咨詢服務,每一個咨詢報告的價格都是在幾十萬美元,他早就是千萬富豪了!” 對方笑著回答道。 劉瑯點了點頭,其實這種方式在幾十年后的中國大學也很普遍,比如某家企業(yè)要編制可行性報告或者發(fā)展規(guī)劃,那就需要找相關的專業(yè)人員了,想便宜一點就會去找社會上的資質機構進行編制,不過要是想弄的專業(yè)一些,那就需要去找名片大學的資質機構了。 比如當年劉瑯所在的那家建筑公司要搞一個好項目,老總的希望這個項目能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這樣的建筑設計普通的設計院是無法完成的,最后找來找去就找到了華夏大學的建筑學院,花費數百萬元弄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設計方案,雖然最后這個項目因為成本的問題沒有實施,但華夏大學的這個方案還是值得稱贊的。 當然,這樣的工作也不是隨便一所大學就能做的,起碼你得有優(yōu)秀的人才和團隊,再加上取得資質,這才能取得社會的認可,要不然你就算弄出一個企業(yè)沒人找你去做也是白費。 做為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的威爾遜教授當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的學識就是最大的資本,再加上手下干將如云,平時接活兒都能接到手軟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