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由此可見世界的信息化時代已經準備妥當,只待這些企業的潛力完全爆發出來,之后就會把世界推向一個新時代,可是如今自己的國家還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新時代的到來,好在自己這一兩年之間四處“撲騰”,總算把中芯科技給搞了起來,只要萬安公司把芯片搞出來,中國的企業起碼可以在這個時代的初期分的一杯羹了。 威爾遜做為經濟學家,對傳統的產業非常熟悉,但是對新興產業的了解就差得多了,當然,這是跟劉瑯相比較,對于一個生活在八六年的人來說能接觸到TDMA技術已經是走在了時代前沿了。 劉瑯的解釋非常通俗易懂,威爾遜立刻認識到了這種技術的潛力,但他更驚訝的是劉瑯如何知道的。 “哦,我倒是忘了,你專業就是學的機械工程,這些知識都是你在中國的華夏大學學到的吧,看來中國的科技也很不錯嘛!” “教授,連你都搞不清楚的技術我們中國哪里能有更多的研究?只是我來美國有一段時間了,各處走走了解了很多,對于美國未來的發展也有一些看法了!” 劉瑯隨便編了個瞎話。 “對,對,我知道你,當初你用到美國參加奧運會的時間就寫出了第三產業浪潮這本書,現在又到美國自然會有新的的見解………等等,你有沒有把這種見解寫成書的想法?” 威爾遜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 “當然,現在我已經有了這個打算了,或許未來幾個月內就會動筆寫一本關于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書!” 劉瑯點了點頭。 “哈哈,那就太好了,不過咱們得先說好了,這本書的發行權還要交給我,我保證讓這本書再次成為一本暢銷書!” 第三產業浪潮這本書是去年全美最暢銷的經濟類書籍,截止到現在已經發行了將近四十萬本,但因為這本書前期并沒有做什么宣傳工作,純粹是“自然生長”。 在這種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足以說明這本書的潛力了,通過一年的口口相傳,這本書的深刻內容才逐漸顯現出來,相信今年的銷售量會出現一個井噴式的增長,甚至威爾遜覺得今年的銷售量有可能突破五十萬本,總銷售量有望達到一百萬本,要是達到這個銷售量,那劉瑯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暢銷書作家了。 而且這本書因為作者從未現身,所以充滿了一絲神秘的色彩,這種神秘更會讓讀者們好奇,這就是營銷的一種策略,可以刺激銷售,僅僅已經出版的那些書已經給威爾遜教授帶來了將近三百萬美元的收入,可以說是大獲成功了,正因為第一本書的成功,讓威爾遜教授認識到了劉瑯身上的價值,現在聽到對方還要接著寫書,馬上就準備著手和對方簽署第二本版權的協議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