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瑯其實也沒有辦法,希望工程是他突然想起的事情,但這件事還真的要做,越快越好,如果他還在華夏大學上學,那完全可以自己組織一個基金會,然后通過募捐等方式進行運作,可他現在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只能找人去籌備這件事。 錢他有,但是找誰呢?或許這位王南就是一個人選。 能跟隨凌風在國內風餐露宿的進行拍攝,這就說明王南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看他的樣子也是這樣,年紀大約三十四五歲,滿臉胡子拉碴,聽口音應該是關中人,典型的關中大漢。 劉瑯對他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可靠的人,就像當初他看到孫明凡,就覺得他能夠承擔起三廠復興的重擔,這種感覺看起來有很大的偶然性,非常容易出錯,但是劉瑯到現在為止從沒有出現過錯誤的判斷,這很可能跟他超強的智力有關。 王南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后突然點了點頭。 “劉瑯,希望工程這個建議很好,一旦成功那就是功德無量,但要運作這件事就不是很容易了,正如你所說的那樣需要國家各個部門的協調運作才能進行,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記者,無權無勢,我可以去做,但是讓我負責協調,呵呵,這有些不現實了?!? 做為一線記者,王南對于國家很多弊端都很清楚,希望工程這件事的確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國家各個部門也會大力支持的,但支持是支持,具體操作上就不會那么容易了。 誰牽頭做這件事?開個會吧! 資金問題怎么辦?開個會吧! 人員如何調派?開個會吧! 成立什么部門?開個會吧! 總之從籌備到運行沒有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的,他王南就是個小記者,能指使誰? “王南大哥,你擔心的我很理解,咱們國家現在各個部門的辦事效率還很低,但是我的打算是跳過國家部門,成立一家民間的非官方非營利性機構,讓這個機構運作這件事,那些部門只需要批準同意即可,這樣就直接把他們躲過去了,效率會高的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