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圈套?-《重生1980之強國崛起》
第(1/3)頁
這個會議室里都是國家的高層人物,他們關心的不僅僅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有國家的軍事實力,在所有人的認識里,戰爭還是傳統形式,就是比拼陸軍和硬碰硬的戰斗,坦克、大炮、后勤運輸才是取勝的關鍵,比如在三十年前那場朝鮮戰爭中,國家最后靠堅定的意志與靈活的招數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如果那時國家擁有好的裝備,結果就不僅僅是在三八線求和了。
而幾年后的海灣戰爭將會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戰爭的認知,根本就不用派人進去,人家用飛機就能搞定,在強大的科技之下你的所有行動都無所遁形。
海灣戰爭也成為了世界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它的出現讓整個世界的軍事進程進入到了另外一個層面。
可以說,現代化戰爭的標志就是海陸空一體控制和反控制系統的大規模應用,尤其是預警機和隱形飛機的出現,它們都和大型飛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某種意義上說,只要制造出大型的民航客機,那再往前一步就可能制造出戰斗機和預警機。
美國人知道大飛機這是個關鍵,但是中國人并不知道,這就是差距,現在美國人跑出來阻止中國自行研發大飛機了,其目的不言而喻,不過美國人很不幸運,高層在這件事的決策會上多了一個劉瑯,其結果一定會不同的。
劉瑯沒有開口,只是看著周圍的人在討論這件事。
那些科學家們都很謹慎,但他們的意見也很明確,就是希望大飛機的項目能夠保留下來。
但很多官員卻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麥道公司的飛機生產線必須要引進來,然后中美合作,成立像中國大眾汽車公司那樣的合資企業,那樣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開發出自己的飛機,就連趙弘揚似乎也覺得這個方案是正確的,畢竟中德已經有了先例,而且現在看來還是很成功的。
專家們也不敢太過反對,又建議兩種方式一同進行,一邊引進麥道公司的生產線,一邊研制自己的大飛機,但是這個建議也沒有得到旁人的支持。
原因很簡單,自己研制飛機需要太多的資金了,這么多年來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天文數字,而引入麥道生產線也是要花錢的,還有接下來一系列的國產化進程也得花費海量的人力物力,兩種方案一起進行國家根本就無法承受,另外也沒有必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