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老師傅眼里,工藝是需要經過不斷摸索和探尋的,他們每天不斷重復著同一動作,聰明的人在長時間下就會發現利弊,然后把那些不好的方法改進,成功了就是一種新的工藝,但在劉瑯眼里,工藝變化成了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各項指標的的平衡點,當一個指標變化時,其他指標也會跟著變化,當這些指標的變化產生了一個最優途徑時,那能實現這些指標的制造手法就是現階段最好的工藝方式。 說白了,工匠眼中的實際造作全部被劉瑯量化,變成了一堆數據的處理,這個本事實在是太強了,類似于后世的大數據處理,但即便是大數據處理系統可能也無法和劉瑯的大腦相比,因為一個零部件可能有數項指標,甚至是十幾項指標,這些指標本身還需要處理,這么算下來,一個最優的工藝手法的數據處理可能需要近百此的數據處理,要到電腦系統來分析的話,那就要很多的算法來支持,這些算法不是專業人員是無法編制的,可專業人員有幾個能編制算法? 再說,即便能編制出算法來,如何具體操作也是個難題,畢竟指標都是動態的,此消彼長,你改變一個就會引起連鎖反應,要想將各項指標穩固比單純的平衡指標還難。 只有劉瑯這種即是專業人員,又有一顆超強大腦的超強人員才能發現這種匪夷所思的方法,這絕對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能使用這種方法。 大腦的這種使用方式也是劉瑯最近幾個月才開發出來的,一經開發就發揮了巨大作用,大量的數據進入他的大腦之中開始分解組合,此時在劉瑯額腦海之中會出現這么一幅圖:所有的數據開始變成了圖形,或是齒輪或是軸承,隨著數據的變化這些零部件的形狀也會發生變化,或是減少一些或是增加一點,最后達到完美的狀態。 這些都是自動生成的,只要劉瑯思考即可,至于說大腦背后的機理他不知道,就像普通人都會使用電腦,但是電腦如何運行卻不知道, 竟然會有如此的強大的功能,那一刻,劉瑯都想把自己的大腦打開看看里面到底是些什么細胞。 當然,這也是有極限的,僅僅限于比較簡單的零部件,太過復雜的零部件就無法完成。 兩個月的時間里,劉瑯分析出了十一個零部件的制造工藝,寫在論文里的只是最簡單的一個,他是故意寫出來的,就是想看看這種工藝是否正確,顯然克萊爾教授的試驗驗證了他的猜測。 就在當天晚上,劉瑯回到自己家中,打開房門一眼就看到了克萊兒教授,他正在和自己的父親聊天,聊得是眼前的紅茶,教授一邊把一杯茶水灌進肚子一邊不住的夸獎茶水很好喝,一旁的徐文秀趕緊又給他倒了杯水。 “兒子,教授親自來找你了!這家伙真能喝水,短短半個小時喝了十多杯。” 劉東來用漢語說道。 “劉,你們中國的茶水很好喝呀!” 看到劉瑯走了進來克萊爾教授站起身來,不過猛地一頓。 “等一下,我先去趟洗手間!” 克萊爾教授急匆匆的跑到了洗手間,片刻之后輕松地走了出來。 “教授,這就是您剛才喝的茶葉,你可以拿回去慢慢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