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產業鏈條我知道,就是每個企業有不同的分工,你做軸承我做螺絲,相互獨立走相互聯系,這樣做可以大大節省資源,提高效率,是不是這樣?” 方中達提問道。 “沒錯,就是這樣,這也是國外所有制造公司的運作模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生產全部配件,那樣做成本太高,尤其未來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每家工廠只需要生產一種零部件就可以。 我們國家的工廠其實現在也是如此,但這些工廠彼此沒有多少聯系,完全是國家計劃,對市場的反應太慢,有的甚至標準都不同,我要建立的北方工業集團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多家工廠整合起來,材料的冷軋、熱軋、鍛造、初加工,然后有制造軸承的;有制造閥門的;制造管件的等等,最后統一組裝成品,這一系列都由北方工業統一部署統一調配,所有工廠按照標準進行制造即可,這樣做就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資源,最終形成合力。” 劉瑯進一步解釋。 “嗯,劉瑯說得沒錯,這就是產業鏈條,西德的大眾汽車就是這么做的,他的一輛汽車有二十多家工廠為它提供零部件,現在桑特納轎車的百分之八十零部件由我們提供,光是滬市就有五家工廠為其制造,另外遼北省也有六家工廠。 還有那家安德魯斯公司賣給我們很多機床,但這些機床大部分零部件也是由其他公司提供的,他們只制造了核心零部件,每家制造一部分,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這就是產業鏈的優勢!” 白為任在一旁接口。 “為任副總理,我插一句話,剛才你說大眾公司在他們國內制造一輛汽車需要二十多家工廠為其提供零部件,那為何桑特納轎車的百分之八十零部件只需要我們十一家企業,這比例似乎有些不對!” 此時一位統計部門的負責人發現了一個小問題。 “我來解釋一下,大眾公司交給我們做的零部件都是最簡單的部分,比如車門的沖壓、車座椅的制造、這些比較容易,不是太復雜,一輛汽車最復雜的部分是發動機,其次是變速箱,尤其是發動機,這是汽車的心臟,是最關鍵的部分,一臺發動機需要的零部件非常多,最少也得近百個,他們的發動機沒有交給我們做,所以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工廠了。” 劉瑯在一旁解釋一下。 “那我們也把發動機拿過來來做呀?” 那位部長馬上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