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工人階級最是純樸,他們可能沒有更高的眼界,也不知道幾年后會怎樣,但他們不會虛偽,好惡全在臉上,你對我好,我就對你掏心窩子;你對我不好,去你娘的,我也不會求你,他們都是靠本事吃飯,最不喜歡的就是虛頭巴腦那一套。 宋立峰說自己不喜歡冠冕堂皇的話很對工人們的脾氣。 宋立峰接著說道。 “大家不知道,我大學畢業后就在工廠里工作,接觸過很多的工人兄弟,其實我自己就是工人,在工廠里干了兩年的技術員,負責檢驗高壓管件,那時工廠里有一臺三千噸的油壓機,是全國最大的油壓機,可以把七百粗的鋼管變徑到五百,后來我到了工業部工作,也是接觸最基層的工人,這么多年來我就沒有離開過工廠,所以大家不要拿我當外人,我就去大家的朋友!” 宋立峰這一席話很專業,沒真正在一線干過絕不會知道這些細節,再次拉進了和大家的距離。 劉瑯在一旁有些意外,他都沒有想到宋立峰會對工人如此親近,即便他是裝的,能這樣寬容也不容易了。 “或許這個宋立峰真的能做出一番事業吧!” 即便是沒有宋立峰,劉瑯相信憑著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讓阜城變得比前世很好,現在宋立峰表現出了不俗的遠見,如果他是真心要做出一番事業,甚至抱著一種不考慮仕途發展的念頭來大膽突破,那么阜城發展的就會更快。 宋立峰剛才的那些話把工人們的興致引了出來,于是他接著說道。 “這一陣子我在咱們阜城調研,走了很多家工廠,軸承廠、輕工機械廠、有線電廠、紡織廠等等,走了二十多家吧,一方面看到了我們阜城雄厚的工業底蘊,國家把工業特區放在我們阜城沒有看錯,我們是有實力的,煤電之城名不虛傳,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那就是很多工廠現在效益很不好,比如軸承廠、機床一廠、輕工機械廠和軋鋼廠,這四家企業基本上處于半停產狀態,連工人的工資都只能發百分之七十,我想問問大家,這是為什么?軸承廠的周廠長,你能說一下嗎?” 宋立峰指了指下面坐在前排的一個人,劉瑯剛好認識他,他叫周德路,正是當年父親的頂頭上司,在五年前自己和父親兩人跟他去沈城還買過鋼材。 轉眼間五年過去了,自己一家人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對方卻越過越糟糕,劉東來還和對方聯系,前些天拜訪了這位周廠長,一家人過得很是拮據,當時劉東來還給了對方五百塊錢,起碼能改善一下生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