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沒錯,這就是市場經濟,現在國家都在宣傳的市場經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要制造出好的產品,因為沒有人會買壞的產品。” 宋立峰的解釋非常淺顯易懂,即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都非常明白。 “有的人會問了,那我們也做好的產品呀!為什么做不出了呢?我了解了一下,周廠長他們也向市里面打了報告,希望能購買新的設備,市里面當然也非常支持,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阜城的很多工廠都需要購買設備,他們上報的金額超過了兩千萬,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需要上報省里審批,可是大家知道嗎?全省各市都在上報同樣的資金,咱們遼北省一共是十個市,光是需要購買設備的金額高達三個億,十個億呀!這是多少錢!” “十個億?” 全場的人倒吸了一口冷氣,對一個萬元戶都是稀有物種的時代來說,十個億的數字實在是太大了,大到絕大多數人覺得可以買下一個國家了。 “省里沒有這筆錢,即使是有,也要用在刀刃上,不會隨便亂花,這里我要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咱們阜城的制造工廠,先拿軸承廠來說,全省各個市加起來一共有二十一家軸承廠,這二十一家軸承廠生產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去年我們阜城軸承廠制造了三十噸的軸承,這些軸承都賣給了礦務局,最后連成本都賣不回來,礦務局的很多軸承都是遼北省軸承廠制造的,因為他們在兩年前花了三百多萬元購買了新設備,有了這些設備他們制造出了新產品,過的日子要比我們好得多。 其實各市的軸承廠生產出的軸承也都是在自己市消化掉了,根本買不出本市,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了我們省的軸承廠太多了,就算省里面給這些廠子錢,讓他們購買設備,那結果就是大量同類型的軸承出現在市場上,以前是沒有好產品,但是同類型的產品要是多了,那么就泛濫了,就像是我們吃的大白菜,夏天沒有大家都想吃,價格就貴,可等到了冬天秋菜上來了,滿大街都是大白菜,結果價格一下子下去了,老農們就要賠錢,這是一樣的道理,這也就是為什么省里不拿錢給我們的一個原因,因為到時候我們的產品還是賣不上好價錢。” “嗯,有道理,有道理!” 工人們聽的非常仔細,覺得今年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回家以后可以和別人吹牛了。 .。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