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說華夏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達到這一階段,江波濤還是相信的,但是阜城的工人能做到就要大打折扣了,畢竟雙方差距太大,一方是大學生,另外一方最高學歷也只有高中。 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就是“人精”,全國一年招收的大學生才六七十萬,招生率百分之一都不到,用民間老話兒形容這些大學生就是文曲星轉世,普通人能和他們相比? 劉瑯知道江波濤在想什么。 “部長,術業有專攻,大學生在綜合素質上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具體到專業技術,他們未必會強出多少,我的工人不追求有多么高的科研能力,他們只要把各自的技術學到極致即可,這也是未來職業的發展趨勢,不是通才,而是專才,通才往往都會但是往往樣樣稀松,專才只掌握一項技能,無數個專才聚在一起那就形成了人才產業鏈條,就像是一臺機器上的零部件,少了那一個都無法運轉!” “嗯,嗯,有道理,有道理!” 江波濤連連點頭,他就喜歡和劉瑯聊天,每一次都能學到新知識。 劉瑯和江波濤在一間屋子里聊天的同時,其他的那些企業廠長們也在其他房間里閑聊,他們中不乏有知名企業的負責人,比如金陵機床廠的廠長、河南重型機械廠的負責人等等,他們級別不夠,只能待在后面。 “老吳,這個北方工業集團的排場倒是不小,我看都是花架子,沒個毛用!” “那個劉瑯是個天才沒錯,不過要想管理企業他差得遠,從美國待了兩天回來就仿照國外的路子那怎么行?國家和國家都不一樣,企業更是不會相同了,伙食住宿搞得這么好有個屁用,工人們看的是本事,沒本事一切都是白費,我看他這個企業辦不了多長時間,至多兩年就完蛋!” 另外一人小聲的回答,周圍其他人也是不住的點頭。 提問題的是中南重工機械廠的廠長鄧洪發,另外一個則是金陵機床廠的廠長吳力德,兩人的年紀都快六十了,算是老資格,一輩子都在機械行業,看得太多,他們覺得劉瑯的北方工業集團規模可以,但是不像是一家正常的制造企業,環境跟他們想象的太不一樣。 幾個人一邊說著一邊隨手拿起員工放在桌子上的筆記本,然后隨意的翻了翻。 “嗯,這是………!” 只是一眼他們的眼睛就挪不動了。 筆記本上記錄的都是員工們平時學習的內容。 “齒輪加工技術精要!” “輪軸加工技術精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