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夏去秋來,轉眼之間到了十月份,悶熱的天氣漸漸消散,北方工業的工人們真是有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今年的阜城的夏天實在是太熱了,在七月份連續二十多天都在四十度的高溫之上,站著不動都是一身汗,走幾步身上的衣服就會濕透。 北方工業集團的辦公樓和廠房里都安裝了空調,天天全負荷運轉,辦公樓里還好些,能有二十五六度,但在廠房里,大量機械產生的熱量讓工作環境始終處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中,工人們還得穿上防護服,一個上午下來渾身就會濕透,好在中午休息時可以沖個澡,能享受一下片刻的涼爽。 廠房里雖然炎熱,但是沒有人抱怨,他們知道這種工作環境已經非常不錯了,對比一下其他企業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礦務局的那些工人工作環境都是五十多度,經常有人中暑暈倒,別說跟礦務局比了,就是全中國所有的工廠也沒有幾家像北方工業集團這樣的條件,廠房里裝空調?能給裝電風扇就不錯了。 而且劉瑯可是天天跟著大家在廠房里勞作,董事長都親自動手,工人們哪里還會埋怨? 五個多月的時間北方工業集團周圍已經不一樣了,不少工廠都在旁邊修建起了廠房,金陵機床廠、沈北第四機床廠等等,凡是能夠按照劉瑯要求制造出零部件的廠子都湊了過來,準備要抱上這條“大粗腿”,顯然劉瑯當初提出的“風田”模式已經奏效了。 當然,這些都是外部條件,北方工業集團要想帶動這些企業首先要做好自己,從去年十一月份到今年的十月份將近一年的時間里二百多位工人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在劉瑯的“填鴨式”教學下,他們這些人已經基本上滿足了劉瑯的要求,可以制造機床了。 此時此刻,劉瑯正在給大家授課。 “有人說車工技術簡單,普通的車工不需要太高技術,找個車床加工幾個月就能學會,現在咱們工廠里就有人這么想,以為自己的本事學到家了,八級工就到頭了,沒錯,這幾個月咱們廠子有三十二人通過省里的考核成為了八級工,其中有七個是車工,張大哥,你的班組有四個人,這說明你帶徒弟的本事很高明,應該跟我差不多了。” 劉瑯的話引起一陣大笑,誰敢說比劉瑯帶徒弟的本領大?這真是個很好笑的玩笑。 “劉總您可別這么說,這話都折我的壽,我的本事還是您教出來的呢?” 一位四十左右歲的中年人連連擺手。 “我可不是開玩笑,大家是工業集團的第一批員工,我也只能教你們這些人了,未來我們還得招收第二批第三批,幾年之后咱們廠子的員工就會有幾千乃至上萬人,這些人我可教不了了,那得你們來,所以今后你們都是老師,你們要是趕不上我,那就是你們的問題,到時候我拿你們是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