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阜城在二十年后道路基本就定型了,想要拓寬都很難,因為處處都是高樓,動遷是不可能的,不像九十年代初期,阜城城區內樓房很少,八成以上都是平房,這些平房在未來十年內都會變成樓房,不趁著這個機會重修道路等什么? 這就是城市規劃的問題了,很多人的眼光最多就看到五年后,他們覺得十六米寬的道路足夠了,但是宋立峰的眼光要更加長遠,放在了十年后,而劉瑯就不用說了,他的眼光要放在三十年后。 這一世阜城必定要比前世強的多,市區內的道路最少也得增加三倍以上。 有了劉瑯做后盾,宋立峰干的更起勁了,去年這點工程只是剛剛開始,在九零年他要再接再厲,徹底改變城市面貌。 宋立峰屬于國家培養的年輕干部,今年才三十七歲,這個年齡就能當上廳級干部能力是有的,但兩年前剛到阜城的宋立峰依舊小心謹慎,對于如何建設好阜城,特別是做為工業特區的阜城沒有什么好的規劃,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他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配合劉瑯。 不過現在,他對如何建設阜城已經有了一個規劃,首先是在國家范圍內打出阜城的名號,讓大家都知道遼北省有一座阜城市,這就叫做宣傳自己。 宣傳是一種市場行為,如電視上的廣告都是為了賺錢,政府還沒有宣傳自我的概念,阜城成了第一個宣傳自己的城市,當火車開進阜城區域內,路邊就會看到巨大的牌子,上面寫著:遼北阜城、工業特區,共建輝煌。 宋立峰甚至都想做一個電視廣告放到國家電視臺去播放,只是后來覺得阜城還沒有成績才暫時作罷。 宣傳是讓別人知道自己,讓他們到阜城來投資建設,前提是阜城要比別人強。 建立工業特區國家給了很多好的優惠政策措施,只要你在阜城建設工廠就會減免很多稅收,這是國家層面的優惠,宋立峰不能光靠國家,他還要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首先要做的。 修建道路,平整場地,這是常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宋立峰必須要做。 除了這些,宋立峰在劉瑯的“教導”下,還準備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投資的行政管理方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