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家半死不活的小廠瞬間就成了他個人企業了,不過他得先拿出兩萬塊錢出來購買設備,因為這些設備都是最近五年才購進的,不屬于三十年以上的老舊設備,但兩萬塊錢也是很便宜了。 塑料廠的幾個人想不到短短半個月就有了生計,廠子里的設備可以生產塑料,當然,規格要按照北方工業集團的標準,這難不倒他們,只要改造一下設備就能實現。 兩萬件刀具包裝就能賺一萬塊多錢,分到每個人身上也有六百多塊錢,以前他們每個月工資就二百多塊錢,現在一個月就賺了六百多,一年下來估計能賺六千多,比得上他們以前兩年時間,賺錢一下子變得如此容易了,這就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北方工業集團一下子忙碌起來,讓劉瑯有些吃不消,王振東和他的經理團隊們管理是一把好手,什么銷售、后勤都做的井井有條,劉瑯只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們就會遵照執行,根本不用劉瑯操心,但是他們不懂技術,陳偉他們懂,可是畢竟不是北方工業集團的員工,如今他們也要兼顧華夏工業科技那邊,不可能經常在阜城,所以很多事都是劉瑯親自張羅,時間長了體力上就有些吃不消。 再過一個月吧,一個月后自己宿舍的三員干將,杜松、林海與何濤就會從西德、島國和美國畢業回來了,到時候他們就是主管技術的三位副總,那時劉瑯就會輕松了。 三位舍友要到六月份才能畢業,劉瑯對他們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樣。 在九十年代,公派留學生絕對是世間罕有,每一個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幾年,每年全國的高校加起來也就一百多人獲得公派留學到國外優等高校的機會,華夏大學二十多人,首都大學也有二十多人,其他大學加起來一百多人。 不是國家不想多派人,而是國外的高校覺得中國教育水平很低,認為畢業生沒有能力直接進入他們的學校。 華夏大學和首都大學是國內最頂尖的學校才獲得了幾個專業的資格,至于說其他一些高校,可能每個學校能有一兩個名額就不錯了。 當然,如劉瑯那樣直接跑到斯坦福通過單獨招生獲得資格沒有任何問題,只是這種方式太過“極端”了,整個世界一年下來也就三四個人參加單獨招生考試,至于能否通過就更是沒譜了,起碼劉瑯在斯坦福上學的那兩年中沒有第二個。 國外的教育,尤其是歐美這些發達國家的大學教育水平的確要強過國內,特別是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科,無論是從基礎理論還是試驗水平來說,中國和國外還無法相提并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