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瑯當場給大家上了一課,周圍的人頓時“手忙腳亂”。 “劉總等等,我們得趕緊記一下!” 劉瑯當場“授課”讓大家始料未及,手里還沒準備本子呀。 “不急,這兩天我給大家講解一下,下一步我們就要專攻這種數控機床,控制系統先不提,我們要慢慢來,但是設計和鑄件方面我們是可以逐漸掌握學習的。” 劉瑯擺了擺手。 “沒錯,什么電腦的我們沒有,但這都是鋼鐵,只要是鋼鐵,我們就有信心給它弄出來,這東西不也是人做出來的嗎?三年多前我們有什么?屁都沒有一個,現在呢?看看那些軸承,誰比得上?大不了咱們再來一次三年攻堅。” 一個人“義憤填膺”地吼道,他就是馬明,當年第一個學會加固焊接技術的那名工人,如今已經是一位車間組長,是劉瑯的得力干將,三年時間他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八級工,隨著手藝的提升信心也是不斷“膨脹”,在他眼里沒有什么不是人干的事情,只要沉下心去任何困難都可以攻克,而且他還是劉瑯的“腦殘粉”,覺得劉瑯無所不能。 “對,馬明說得好,只要是鑄件我們就有辦法給它弄出來!” 眾人也是紛紛附和。 大家也有自信的資本,北方工業集團現在是兵強馬壯,三年時間攻克了很多鑄造難關,光是申請國家的專利就有三十多項,生產的十三種刀具和八種軸承都成為了國內最高的標準。 這些產品質量遠高于國內產品,價格還低于同類國外產品,所以市場上供不應求,當然,買得起北方工業集團產品的大都是中大型企業,也有南方的一些似有企業,雖然還沒有在市場上形成壓倒性的局勢,但毫無疑問,市場的選擇就是高品質產品,除非你賣給農村等一些窮地方。 光是這些零部件每個月就可以給北方工業集團帶來一千多萬的銷售收入,拋去稅收及成本外有將近一百五十萬的利潤,這個利潤率是非常高的,機械行業的利潤率能達到百分之十就已經了不起了,北方工業集團的利潤率都超過了百分之十五,而且這個利潤率還是建在工人們的高工資的基礎上,這主要歸功于高技術和新工藝,從這兩方面來說,北方工業集團已經遠遠把其他國內企業拋在了腦后。 但這也只是公司僅有二十種產品的前提下,而且這些產品的附加值其實是不高的,不像什么發動機變速器這種產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