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劉瑯的辦公室里,除了這些模型“扎眼”外,最多的還是書籍,整整一面墻的書柜里放著將近一萬多本書,大多數是專業的工具書,還有世界頂尖論文雜志的書,這些書可不是擺設,每一本劉瑯都認真看過,而且是過目不忘。 除了這些書外還有的就是六塊黑板,每一塊黑板都有四五平方米,黑板上畫著復雜的機械圖,還有眼花繚亂的數據。 “劉瑯,這是上次你得來的大飛機圖紙吧?” 江波濤對這份圖紙也有詳細的學習,當然,他的學問可做不到進一步研究的程度,只能分辨出來而已。 “沒錯,這是大飛機的發動機圖紙,我已經對這個發動機做了很細致的研究,有了自己的一些構想,比如蘇聯人的外殼設計太過粗糙,我有兩種方式可以讓其瘦身,能減輕大約三百公斤的重量!” 劉瑯一邊說一邊給在場的人講解。 “操,聽不懂呀!” 江波濤晃著腦袋一頭霧水,別說他,就是跟他一起來的隨行人也聽不懂,這太專業了。 “好了,劉瑯,你跟我們說也白扯,聽不懂,這些東西你應該告訴秦烈他們那些專家,他們知道嗎?” “我還沒工夫告訴他們,再說了,這是我一個人想出來的,秦老他們有一幫人,都是專家,他們應該能想出來吧!” “什么?這么重要的資料你不告訴他們?那怎么行?” 江波濤有些急了。 其實這些圖紙設計方案就是劉瑯平時訓練自己時的作品,他這幾年沒有系統的學習國外的工業知識,劉瑯也是人,不學習也會落后,需要不斷的學習,只是他的學習方式跟普通人不一樣。 普通人要時刻接觸那些先進的理念和技巧,如果有一兩年時間沒有學習,那他的知識儲備就會有所落后,劉瑯就有所不同了,因為知識都是具有連貫性的,比如一項鍛造技術分五步,經過技術改良后可能就縮減到四步,這是一種進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