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江波濤沒有剛才那么大的火氣了,萬安公司“破產”這個消息對他來說太意外了,萬安公司在美國那可是行業內的龍頭老大,說“破產”就破產了? 當然,劉瑯的話他也聽懂了,芯片對國家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可中芯科技來做這件事不行嗎? “江老,中芯科技的實力很強大,但要創新,說實話,我覺得有問題,為什么?就是因為市場,任何產品都依賴于市場,沒有市場,或者對市場反應不夠快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這一點別說是中芯科技,就是聯合通訊集團也對市場的敏感度不高。 當年中芯科技以為萬安公司芯片代工的方式制造出了第一片芯片,后來又制造出了光刻機,但是光刻機不是普通的產品,銷量無法像芯片那樣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制造,我們每年能賣出三臺就可以收回當年的成本,賣出十臺就能有兩倍的利潤,中芯科技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技技術,把光刻機越做越好,甚至都不需要關注市場,只要產品過硬自然就能賣出去。 可是芯片就不同了,每過十幾個月就會提升一倍,可以說比服裝類商品對市場的要求還要苛刻,如何去適應變化如此迅速的市場?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以電腦業務為基礎,讓客戶主動反饋產品的需求,以這種反饋推動芯片的升級,這才是正常的發展軌跡。 江老,你說這一點中芯科技能夠做到嗎?” 江波濤沉默了下來。 劉瑯說得非常有道理,任何一種商品首先要得到市場的檢驗,如果市場不需要,再好的商品也沒用。 當年中芯科技就遇到過這個問題,最初他們為萬安公司代工,每年可以制造出九千多塊芯片,但因為芯片的提升變化太快,一年后就只能為萬安公司提供六千塊芯片了,而萬安公司每年的電腦銷量是以百分之二十以上提高的,這就意味著中芯科技制造出的芯片已經有些落伍了。 后來中芯科技決定自己制造光刻機,經過六年的努力終于成功,當然,這臺“篆刻者”也不是世界最好,也就是勉強世界二流,國家也是知道這一點,但國家更關注的是因為制造光刻機進而將上下游的產業帶動起來,把涉及到的技術完全吃透,只要掌握這些技術就可以不斷改進,這就好比是蓋樓,當你能蓋五十層樓時,理論上就可以蓋一百層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