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拿出天文數字的資金進行研發,要是生產出產品來起碼也得數年后了,這么搞企業能不能活下去還要兩說,企業最初的夢想就是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所以說白了,楊志傳和華南廣之爭就是生存和理想之間的爭斗,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理解首都科學院的選擇了:不是我不想搞,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來到了九十年末期,世界互聯網泡沫崩潰,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受到波及,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也逃脫不了厄運,華易網股價從發行價的十五美元跌到了四毛七,被納斯達克摘牌;中華網的股價縮水到市值的兩百分之一,被人收購出局。 楊志傳目睹了無數科技企業的猝死,他決定:轉移幻想集團的業務重心,從那一年起,幻想成立幻想控股,高調進軍各個行業,什么中華租車、口腔醫藥、房地產企業融科、互聯網金融企業、水果公司、私募和風投公司等等,總之幻想處處發力,除了老本行。 楊志傳那時風光無限,也在兩千年,幻想正式被納入香港股市恒生指數。 同楊志傳的風光無限相比,華南廣自從被貶回家后就處處碰壁,沒有人和公司為他的產品買單,的確,他的產品投入都是千萬級別的,而且短期內還沒有成效,哪個“冤大頭”會拿出那么多錢給他?云南 直到兩千年,華南廣已經六十歲了,到了退休的年齡,可他依舊不死心,而此時國家也認識到了芯片的重要性。 那一年,另外一名專家李德成立了一家名為中芯微的公司,找到了華南廣,兩人早在加拿大求學時就認識,雖沒有過多交集,但這中芯微前身的技術團隊曾承接摩托羅拉的外包業務,也做過日立的芯片業務。 從這支帶著技術基因的團隊身上華南廣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中國芯”的希望。 他不要一分錢,也不要一點股份,搭上自己的全部,為李德找人、找錢、找資源,還拉來了科技部的項目。 二零零一年,自主設計的第一枚嵌入式芯片“方舟一號”誕生,國家終于有了自己的芯片。 接著,又研發了”方舟二號“,國家也開始投入資金支持,并全力配合方舟芯片的推廣。 首都政府直接訂購了幾萬臺,其他眾多部門還有其他的行業也被召集起來,大家要一起支持國產芯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