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要說汽車,沈城是很有基礎的,金牌汽車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了,這么多年金牌汽車的名頭也不是吹的,當然,同一汽解放、一汽紅旗相比還是差了一點點。 宋立峰曾經聽劉瑯說過要在恰當的時候造車,但具體時間沒說,宋立峰為不敢問,這種事情他時外行,劉瑯才是專家,他說什么時候就是什么時候,幾年前一位叫做楊勇的人花了一千兩百萬美元收購金牌汽車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后來又在美國上市,融資六千萬美元。 這一系列的操作看起來是金牌汽車的轉折點,但了解內情的人知道,金牌汽車遠遠沒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樂觀。 當初金牌汽車為什么要上市融資?不是它效益有多好,而是它要完蛋了,自一般的企業瀕臨破產時可以實行特企改革,但金牌汽車這條路走不通,原因就是價格太高,一家汽車企業要進行特企改革的話,這資金起碼要以億元起價,幾十萬上百萬或許還有人能嘗試一下,過億資產誰能買得起?整個國家恐怕也就是劉瑯能掏出這么多錢吧。 而國家注入資金這條路更是走不通,要是能走通國家早就走了,沒辦法,只能通過股市這條路,然后遇見了楊勇這個人。耐看吧中文網 在宋立峰嘴里,楊勇是一個資本運作高手,八十年代初就到港島炒股票炒期貨,賺了幾百萬美金。 幾百萬美金,別說是在八十年代初了,就是放到四十年后都足以讓普通人衣食無憂的活上幾輩子了。 但楊勇不是普通人,他要做一個成功者,于是就花了一千二百萬美金買下了金牌汽車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一個資本高手去買一家汽車企業,這種事讓人很不理解,因為不搭調,資本運作高手靠的是“倒買倒賣”,也就是低買高賣,進而賺取差價。 而汽車產業那是實業,實業是很專業化的,尤其機械行業的利潤是很低,好一點的利潤率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大多數也就是百分之十到十五左右,而且工業企業不是短期可以見效的,很可能時三四年才有“回頭錢”。 一個人不去賺那些時間短利潤率高的錢,反而費時費力去搞工業,要不是一個人傻,要不就是一個人真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