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阿里”公司也得去,去年年底劉瑯正式投資“阿里”,他直接就拿出五千萬人民幣購買了“阿里”百分之十五的股份,以后還得繼續投,他不僅僅投錢給“阿里”,還給“馬爸爸”介紹了一位副手,正是給他當過交易員的王崇義。 當年王崇義在美國替劉瑯掌管兩億美金的投資基金,趁著納斯達克市場的火爆賺了三十億,王崇義的傭金就有兩億美金,當然,按照收益比例來說應該是百分之十的傭金,但王崇義沒拿那么多,他心里也明白,能賺這么多錢主要是劉瑯的功勞,他的工作不過是按照劉瑯的要求把錢發下去而已,兩億美金已經完全超過了他的逾期。 “阿里”公司成立后劉瑯馬上投資五千萬美金,先把百分之十五的股權拿到手,不過此時的“阿里”距離前世那個超級互聯網公司還差得多。 現在的“阿里”創業之初依舊是是十八羅漢的時代,“馬爸爸”帶著一幫人天天做著“美夢”,完全沒有一家標準互聯網公司的架構。 在前世,公司的關鍵一步就是王崇義的加入,是王崇義把國際標準帶到了“阿里”,捋順了“阿里”的股權、管理等諸多問題,阿里這才步入了正軌,而王崇義也成為了“阿里”公司唯二的終生聯合創始人,其地位和“馬爸爸”并列,可見其對公司的重要性。 后來有一個段子,說在九九年,王崇義在西湖邊上和“馬爸爸”聊了好幾天,結果被“馬爸爸”的“嘴炮”功夫降伏,放棄了百萬美金的年薪跟著“馬爸爸”賺起了八百月薪,這段往事被后人津津樂道成為佳話。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馬爸爸”的嘴炮功夫真是厲害,一個“土鱉”把一位在華爾街賺著百萬年薪的大富豪“忽悠”的俯首稱臣,這本身就說明了“馬爸爸”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強大。 二是王崇義慧眼識珠,認識到了對方的事業一定會有前途,一個依托于十三億人口的新商業模式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才放棄了美國華爾街精英的身份來到國內,最后也是雙贏的結果,十多年后“阿里”成為了一家市值超過八千億美金的公司,王崇義也擁有了近百億美金的財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