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誰更適應環境,誰就能延續下來,那結果就應該是越后演化的生物,適應性就越強。 在地球上,人類是站在進化的頂端,所以人類是最適應環境的,是最高級的存在,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站在三十八億年整個生物演化的尺度上,卻看到完全相反的情況。 地球上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細菌,已經存在了三十八億年,生命力極為強大,無論是在火山口九十攝氏度以上,還是在海下一萬米的高壓下,甚至在核爆炸試驗場的高輻射環境中都能生存。并且它都沒有所謂的生死,無非就是資源受限,分裂數量被限定而已,反倒那些所謂的高級物種生死輪回緊迫。 爬行動物,恐龍非常強大,統治了地球一億六千萬年。 人類有一個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驟然滅絕,但是那些比恐龍低級的大量物種卻活得好好的。 再到更高級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發生了九千萬年,但在人類還沒出現之前99%的哺乳動物就早已滅絕。 直立人,在地球上不過存在了不到五百萬年,并在七萬年前到兩萬年前全部滅絕。 而真正的人類,在地球上存活不過區區二十萬年。 再看有生物之前,拉開整個一百三十八億年萬物演化的圖譜,同樣是越原始,越低級物質或者物種,存在度越高。而越是后演,越是高級復雜的物質或者物種,存在度反而越低。 所謂“存在度”包含三個硬指標。它在宇宙中的質量分布越大,存在時間越長,存在狀態越穩定,那么它的存在度就越高。 比方說基本粒子,從宇宙大爆炸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質量最大的存在。 宇宙中物質總量都來源于人類能觀測到的恒星系,但是如果按照恒星系的質量計算,要維持現在的宇宙結構,這些質量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你們推算出了以基本粒子形態存在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他們占宇宙總質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并且一百三十八億年不發生任何變化,狀態極其穩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