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如果宏觀石墨烯材料制造出來那就完美了,普通的石墨烯材料具有超強的韌性和強度,是制造太空飛船的不二選擇,如果稍加改進,一種石墨烯—A型材料就出現了,這種材料每顆原子核能夠攜帶一個自由電子,一塊一公斤重量的石墨烯—A材料就能夠儲存一萬千瓦時的電勢能,一噸就是一千萬千瓦時,百噸便是十億千瓦時,這已經是阜城半個月的用電量了。 石墨烯這種材料原料就是碳,成本接近于零,雖然加工過程需要消耗一些電量,但也很少,只要制造出個幾千萬噸,那全球一年的電量就出來了。 人類預測,到二零四零年,世界就不會再出現能源危機了,當然,有的國家也想阻止新能源的普及,比如中東這些國家,要是沒有了石油,這些國家就得完蛋了,只是如今世界大勢已在東方,由不得他們,不過石油并非沒用,化工產品還得由石油提煉,甚至提煉出的材料比原油還值錢。 伴隨著伏羲X的出現,人類進入到了一個技術大爆炸的階段,二零二六年,中國在月球背面修建了一座研究基地,基地占地五百多平方米,采用石墨烯材料和聚變動力裝置,這個基地擁有一套完善的空氣循環系統以及小型的植物生態系統,可以讓十幾個人居住下來,動力系統可以讓這個小型基地獨立生存三年以上,這樣的基地近乎一個永久性基地了。 此時的近地空間擁有超過二十萬顆大大小小的衛星,除了通訊衛星外就是做為太空艙,有超過五千人在這些太空艙中生活,他們做實驗或是做為中轉站。 其中還有十多個核聚變裝置漂浮在深空之中,圍繞著這些核聚變裝置形成了一個個太空站,人們可以在這些太空站永久的生存下去,有些科學家甚至覺得人類的太空移民時代已經來臨了。 人類當然不能生活在深空之中,載人火星計劃已經開始,首先是一艘搭載核聚變裝置的飛船飛往火星,飛船最高速度會達到百分之三的光速,也就是每秒近萬公里的速度。 這艘名為“火神”的太空飛船搭載著十一個人于二零二六年七月五日從地球發射,經過近兩天的加速后將速度提高到百分之一光速,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跨越了八千萬公里的距離來到了火星,進入火星同步軌道后釋放出搭載核聚變裝置的太空艙,這座太空艙未來將成為人類進駐火星的動力來源。 人類已經計劃要在未來五年內在火星建立一座永久性基地,當然,人類在火星上定居是不可能的,除非對火星大氣進行改造,改造的過程很簡單,在火星兩極存在大量的固態冰,人類可以在兩極的太空中搭設巨大的太陽能反光板,反射的太陽光讓這些固態冰蒸發,蒸汽進入大氣層增加大氣層的濃度。 如果足夠幸運,當幾萬億噸的蒸汽全部進入大氣層后,經過一千多年,或許能增加些許氧氣,這種條件下有可能讓一些植物生存,至于說變成地球那樣的環境,可能得經過數十萬年的良性循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