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四十章 縣學生活第一天(第五更,求訂閱,求月票!)-《奮斗在晚明》


    第(2/3)頁

    這其中就有學問了。通常來講,《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是較為熱門的選擇。而《禮記》、《春秋》則相對冷門一些。

    熱門的這三種本經(jīng)被研究的透徹,但是選擇的人也多,競爭激烈。

    冷門的那兩種比較孤僻,沒有太多經(jīng)驗可循,但選擇的人少,競爭相對小一點。

    可謂各有利弊。

    第二場考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一道。詔、誥、表也是三選其一,并不需要都作,明代的考生一般會選擇表來作答。至于判語則規(guī)定必須作答,會從《大明律》中直接出題。

    表和判語對于寧修來說可謂是最難學的。表的話還是有學習必要的,畢竟將來要在官場混,不會上表怎么行。寧修也跟著張懋修學習了一番,應付考試是足夠了。

    至于判語,可就真的讓他頭疼了。要想學好判語,就得熟讀《大明律》。雖說學好法律不吃虧,可大明律實在太過晦澀,便連專業(yè)的老吏都不一定能夠全部吃透。更不必說淺嘗輒止只為考試的讀書人了。

    第三場為策論,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議論文。只不過比之后世的議論文,明代的策論論點更為犀利,常常與朝廷的大政方針相關。一般看一個人是不是書呆子就看他策論作的如何。

    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一般第一場的三道四書義和四道經(jīng)義會作的很漂亮。而第二場的論判、詔、誥、表也作的還可以。但到了第三場策論就露了馬腳。

    而那些對于治國理政有真知灼見的人一般策論都作的很犀利。

    不過可悲的是,明代科舉只看重第一場,也就是四書義和經(jīng)義。

    只要第一場考的好了,第二場和第三場就是走走過場。

    當然,殿試是只考策論的。不過到了殿試時已經(jīng)不再淘汰人,即便那些死讀書的人作的策論一塌糊涂,也會高中進士,最多只是名次有所下滑而已。

    所以要想考好科舉,就必須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對四書與五經(jīng)的研讀上。四書和五經(jīng)之中,尤以四書最為重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