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秦宇的毒計!-《長夜國》
第(2/3)頁
“楊戩欺人太甚!”涼主大怒。
他冷冷看著清國特使婋嬈,“大清和大涼確實是盟國,可如今大涼有難,大清可能支援一兵一卒?哼。”
“誠妃”婋嬈此時也是一臉苦澀。
滿殿涼臣都是又羞又惱。
姿態如此低下,楊戩卻仍然不接納,鐵了心的要攻滅大涼。
大涼不滅,楊隋不安!
“楊戩勾結外族,顛覆大涼,簡直就是魔族敗類?!睕鲋骼淙徽f道,“朕倒要看看,他到時會是什么下場?!?
“傳朕旨意,即刻放棄東京,去云麾天城…”
涼主一道令下,整個玄嫫城都忙碌起來。
………
一日后,明軍終于順利攻占了涼軍不多的怒關。
就在玄嫫城的涼國君臣緊急轉移之計,姜藥的日月龍紋大纛,已經出現在怒關城頭。
隨明帝進城的,有秦雀、秦宇、甄九冰、端木弘道、商萱、裴亢、季信、離陽、封恪、犬侍衛、凌度、莊憲、姜南、姜維、姜憲等數十位大臣和宗室。
明國重要人物,半在此間。明軍精銳,也大半在此。
大明群臣站在怒關之上,看著西邊的魔域世界,不禁都是感慨萬分。
腳下踩著的,可是魔族的地面!
多少萬年了,一直是魔族頻繁東出落山,兵臨西域。人族兵馬何曾敢窺探大落山?何曾敢站在魔域的城關?
如今,卻是大明做到了。
陛下可謂是唐亡以來,西出落山的第一人啊。
“主公,涼國君臣想逃往云麾天城,負隅頑抗。”
怒關城上,已經和姜藥會師的秦宇說道,“根據情報,云麾天城易守難攻,極為險要。若是涼主集中力量堅守云麾天城…”
“只怕能守很多年?!?
秦宇協助西圣,讓罟山部宣布歸明之后,即刻率領十萬罟山魔軍南下。
此時的怒關,已經聚集了姜藥的三十萬大軍、秦雀的十萬獸軍、秦宇的十萬罟山魔軍和三千武神兵。
實力很強。
而在西邊,百余萬隋軍正逼近涼國邊關城池。
涼國北部和東部極其空虛,根本擋不住明軍和罟山魔軍。
“不能讓涼軍主力集結在云麾天城!”姜藥指著西邊,“若是涼軍主力放棄一切,順利集中在云麾天城,怕是十年都打不下來。”
秦宇道:“涼主下詔之后,西部各城的涼軍精銳,已經放棄所守城池,向云麾天城靠攏了。”
“最多三五日,云麾天城將聚集百萬涼軍精銳,資源不計其數?!?
“主公,臣有一計,若是能成功,不但能聚殲涼軍主力,還能得到涼國最后的資源?!?
“所以,我們何不將計就計,讓涼軍聚集云麾天城?恰好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姜藥眸子一亮,“紫宙計安將出?說來聽聽?!?
秦宇舉手就祭出一個地圖,說道:
“主公請看。此城之所以易守難攻,號稱不落之城,是因為只有一條萬里峽谷才能進城,也只能一面攻城。攻城兵馬再多,也難以展開。”
“這萬里峽谷兩側,乃是直入虛空的雪山。我聽九冰說…九冰,還是你自己說罷?!?
他能想出這條毒計,也和甄九冰的功法有關。
甄九冰是很少見的冰靈根,修煉寒系神通的天才。
甄九冰伸出青蔥般的手指,點點萬里峽谷的位置,語氣清冷、不茍言笑的說道:
“陛下,諸位,這云麾雪山,乃是魔域有名的雪峰?!?
“雪峰之上,有強大的寒域,具有一片巨大的寒域之海。魔人稱其為云麾寒海?!?
“任何想翻越云麾雪山的兵馬,都會被云麾寒海吞噬?!?
“我當年為了修煉寒域神通,曾經到過那里。連我都差點被凍死?!?
“這就是為何云麾天城如此險要的原因。因為山頂有寒域之海封鎖,敵軍只能通過萬里峽谷,還只能一面攻城?!?
“可是,我們卻有機會利用這個寒域…紫宙,你說罷。”
秦宇接著說道:“這個寒域很不好利用。否則,夜翼星空也不會沒有防備。不過,我軍卻是基本上具備了施展此策的條件。”
“第一,需要一位修煉寒系功法的武圣強者,而且這個武圣強者必須參悟透了云麾寒域的寒域妙意。”
“恰好,九冰剛好符合這個條件。她之前在云麾寒海待過一年。第一個條件滿足?!?
“第二,主公有飛天鏡,可以帶一萬人趕在涼國君臣之前…”
“第三,秦雀的十萬獸軍大多是虛空妖獸,其中有數千頭來自虛空寒流的雪熊獸,最耐寒域…”
“這三個條件都不簡單,夜翼星空絕對想不到大明可以利用云麾寒域。就算能想到,他也只會認為是對付云麾天城…”
姜藥聽完秦宇的計策,忍不住笑道:“紫宙妙計!如此,取云麾天城易如反掌!”
他心里其實是說:“好毒計!”
尚書令商萱也笑道:
“既然可行,那就干脆再等一天兩天,等到涼軍主力都進入云麾天城,資源都積蓄齊了,再動手不遲。”
群臣一起大笑。
秦雀卻是皺眉道:“主公,臣這個法子雖然能徹底滅涼,還能拿到涼國的資源,可卻有一個重大缺陷,還需要主公彌補?!?
姜藥也猜到了,“你說?!?
秦宇神色沉吟,“我軍如此輕易得到涼國的最后資源,怎么安撫楊隋?楊隋如今實力強大,大明目前非其對手,也不能再得罪強隋?!?
“本來和強隋合作就很危險。若是我們占了大便宜,恐怕隋主會翻臉。隋軍完全可以打著驅逐人族的旗號,反過來攻擊我軍,甚至釀成兩國大戰!”
“所以,臣的意思是,得到涼國資源后,要主動送出去一半,用來安撫隋國君臣。同時,我軍應該立刻撤出涼國故地,不要和隋軍沖突。”
眾人聞言,都是忍不住頷首稱是,覺得秦宇乃是老成謀國之言,大有道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