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顧念之微怔,繼而反應過來,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她下意識往霍紹恒看過去,霍紹恒的目光沉靜鎮定,坐在那里,就有股淵渟岳峙的莊嚴氣勢,像是一座山,能夠給予她庇護。 顧念之一跟霍紹恒對視,就像是被充滿了能量,再次滿血復活了。 她微微甩了甩頭,繼續說:“這里要先介紹一下,石原井家族是什么人。” “百年之前,石原家族只是日本千葉縣文武郡千代村一戶普通人家。” “但是這個家族出了一個名人,叫石原四郎。” “根據日本的戶籍‘住民票’顯示,石原四郎有個赫赫有名的身份,他曾經是日本陸軍中將,關東軍防疫給水部部長,也就是某個臭名昭著的數字部隊。” “就是這個石原四郎,曾經在二戰之時在華夏帝國進行細菌生物武器研究,然后用凝聚著我國國民鮮血和生命的細菌生物武器數據,私下跟美國交易,從而逃過了國際法庭對戰犯的審判。” “二戰結束之后,石原四郎創辦了石原株式會社。” “在華夏開放之初,石原株式會社是最先來華的日企之一。” “而這個石原四郎,就是這張全家福里老爺子石原井的父親,也就是石原倍三的祖父,石原太郎的曾祖父。” “石原四郎去世之后,石原井接任石原株式會社的社長,將這個企業發揚光大。” “石原井本人沒有什么出色,而他有個出色的老子,也有個出色的兒子。” “石原井的兒子石原倍三,曾經是日本的少年天才。他年紀輕輕就主持日本對高能磁場共振的研究,以一人之力支撐整個日本高能磁場項目。” “石原倍三曾經和華裔天才顧祥文一起,被美國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收為弟子,不過,石原倍三再厲害,也始終被顧祥文壓了一頭。” “后來在顧祥文做出重大科技發現之后,石原倍三被刺激,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希望再超越他了,嫉妒得無以復加,最后選擇了切腹自殺。” “他死后,留下孤兒寡母,也就是這個也被稱為‘天才’的石原太郎,以及他的妻子。” “石原太郎從小被稱為天才,他也確實很聰明。” “我給大家介紹一點石原太郎的履歷,他十三歲上大學,接連跳級,十五歲大學畢業,開始MD、PHD連讀的學位。” “這種學位一般要八年才能畢業,但是石原太郎三年就讀完了,當時才十八歲。” 顧念之知道得這么清楚,就是因為她曾經調查過石原太郎,恰好發現石原太郎好像追著顧祥文的履歷走。 顧祥文什么年齡上大學,什么年齡拿碩士學位,什么時候年齡開始讀博士,石原太郎都會正好比他那個時候的年齡剛好小一歲…… 有沒有那么巧? 當然沒有。 太多的巧合只證明一切都是人為安排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