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小品里好幾點對人性描寫尤其傳神: 比如領導說話前,要眉頭緊皺,不明所里。 講話完畢,要裝作恍然大悟,一臉崇拜的表情。 孟老夫子曾經曰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大白話就是: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當老師,教育人。 為什么過年長輩喜歡問年輕人一些問題,在哪工作啦、工資多少啦、對象如何啦,巴拉巴拉。因為這樣居高臨下的教育人,能極大滿足虛榮心,一副老子比你牛逼你學著點的感覺,爽透了。 而這個細節,不但滿足領導好為人師的欲望,還把自己裝作愚昧無知的小羔羊,有了領導的啟示才找到工作的重心和人生的方向,領導不喜歡這樣的下屬喜歡什么樣的下屬?! 俗話說:不怕領導有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 馬科長之所以平步青云,就是狠抓領導愛好,這也就是小品名字的由來,這手太高明了。 你愛好什么,我惡補什么,然后我們一起就聊什么做什么。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還愁關系處不好? 馬科長為什么最后栽了? 只能說她小聰明太多了。 滿足領導虛榮心加一分,摸清領導愛好投其所好再加一分,上班睡覺業務能力沒有直接減一萬分。她一點覺悟都沒有,真正有頭腦的大老虎先是需要能干活的,再需要能哄他開心的。 如果馬科長學習一下和珅同志, 一邊工作踏實能干,一邊能哄領導開心讓領導離不開,這才是王道。而且,長者說了,悶聲發大財,一個人混到千夫所指的馬屁精,也太扎眼了。拍馬屁這種事,讓人看出來,本身就是拍在馬腿上。這樣的人不挨整誰挨整。 有人說,小品《投其所好》充分響應了反腐倡廉的精神,真正做到了投其所好。話是這樣不錯,但個人覺得,只是里面這些馬屁手段因為節目的播放會收斂不少,一個節目,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和諷刺現實就足夠了。不能因為這一點正能量無法擊潰強大的負能量,就唾棄這點正能量。 憑借著一部《投其所好》,夏洛和馬冬梅,火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