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示范區-《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張偉和蔡斌兩人也逐漸的成熟。
一年多的時間,東和農機在兩人的帶領下發展迅速,農機數量和機手也快速增長。
除了此前進口的兩臺芬特930外,東和農機擁有各類農機和配套農具200余臺套,機手也超過了20名。
但和整個集團的發展相比,農機的種類和數量都是遠遠不夠的。
這時,豐凱農機的研發生產就顯得很重要了。
耕整地機械,牧草機械,糧食機械等是目前豐凱農機的研發重點。
郭陽也早已篩選出一部分技術資料,以集團總部的名義轉交到豐凱農機研發團隊的手上。
不出意外,
當國家農機補貼政策頒布時,嘉禾旗下的農機產品也會同步上市,進入補貼目錄。
吃上國內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第一口紅利。
自從調到五原后,向天山又恢復了從前繁忙的日子,每天除了在項目上就是在宿舍里,和其他人的交流很少。
郭陽也因此找上了向天山。
“老向,有沒有怨氣,金塔那邊眼看走向正軌,盈利在望了,結果就又把你調過來了。”
“其實也還好。能把鹽堿地改良成良田,看著農民在鹽堿地上獲得好收成,我也會滿心歡喜。”
“真的?”
“你以為我就滿眼是錢?我現在和伱一樣,對錢也不敢興趣了。”
郭陽揶揄道:“得了吧。我對錢可敢興趣了。”
“放心吧,不會虧待你的,集團正在研究股權激勵制度,到時肯定有你一份。”
“又開始畫大餅了喲。”
郭陽怒目而視,“你就說我每次有沒有兌現吧。”
兩人相視一笑,
鹽堿地被稱為‘土地頑疾’,治理難度大、周期長、易反復。而且項目地處偏僻區域,除了母牛是母的,很難再見到其他異性。
苜禾的團隊年輕,普遍面臨著成家困難的問題,集團內部更是狼多肉少。
能堅持到現在不散,已是不易,其中待遇好發揮的作用肯定排第一位。
郭陽也沒有其它辦法,他自己都還單著呢。
只能是在金錢上下功夫。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