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接下來研發重點放在聯合收割機和牧草成套機械上,零部件材料該進口的就進口,明年采收季的時候我要看到產品上線。” “是!” “生產線那邊的負責人呢?拖拉機可以下線生產了,內燃機也同步進行推廣?!? “好?!? 望著郭陽離去的背影,研發中心的眾人松了口氣。 現場也恢復了嬉鬧的模樣。 關程看著這一幕,帶著兩名工程師,就去忙活聯合收割機組裝去了。 對,就是組裝。 他們的多缸機技術水平已經能滿足對配套性能要求比較高的聯合收割機。 而最關鍵的發動機都解決了,其余的又能有多難呢? 只是有些人混日子混習慣了。 …… 郭陽又在豐凱呆了兩天,才等到出差歸來的余洪海。 “我怎么感覺你又胖了兩圈?!? 余洪海笑著說道:“和各級農機部門打交道,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喝的酩酊爛醉,怎么能不胖?!? “戰果如何?” “說不上來好不好?!? 余洪海搖了搖頭,仍不住大倒苦水。 “我看啊,農機補貼資金早晚得成為廠家、經銷商、農機主管部門、用戶這四個環節的利益博弈。 國家有全國的農機補貼機型目錄,每個省也有自己的補貼機型目錄,甚至有的市上也有。 各級部門利益上的分歧太大,生產企業的營銷成本無形之間就抬高了。” 郭陽也聽懂了,大概意思就是茶水費多了。 余洪海繼續說道:“有的地方還拉著我商量,農機補貼目錄上的價格定高點。 比如說我們的50馬力拖拉機,市場價41500元,目錄上就定為45000元,補貼金額7000元。 最后得利的時誰?又損害了誰?” 郭陽默然, 這樣一操作,農民購機者實際得到的購機補貼就少了一半。 農機生產者也沒賺。 但生產廠家、經銷商又不得不重視這一塊,補貼農機在某些地方能占到市場容量的50%-60%。 錢都拿去給茶水費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