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終,經過一系列的考量。 郭陽決定整合集團現有的研發資源,投資1億元人民幣,注冊成立天禾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生物技術、傳統育種、中試評價三大平臺,從資源創新到品種審定全過程,建立嘉禾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唯一麻煩的點在于人才的邀請,真正的育種人才十分難得。 育種是一項很苦的工作,許多學育種的大學生怕吃苦改行做其他專業。 從高校招聘的學生大都因為太苦,最后又選擇了離開育種行業,并且有經驗的育種人才更多集中在科研院所。 從科研院校挖人是件極其痛苦的事。 業內有句話,做農業科研的不一定是匠人,但一定是‘犟’人,就如同茅廁邊上的石頭,又臭又硬。 除了通過獵頭選聘人才外,郭陽很多時候也得抽空去挖人。 經過3年時間的發展,嘉禾集團早就不是無名之輩。 天椒1號助農增收,赤紅1號撐起了國產高端蔬菜種子的一片天。 天玉1號更是成為了今年種業市場的一匹黑馬,推廣速度前所未見。 但在招攬人才的過程中,郭陽卻接連碰壁。 先是到海南島,找到了鬢發染霜的程老,他的膚色、身材,一搭眼就是典型的北方農村漢子。 郭陽見到他的時候,程老還在地里加代繁育玉米,手臂上被莖葉割出一條條印痕。 育種基地的環境也簡陋,遮不了風,避不了雨,生活上看起來馬馬虎虎。 但這位程老卻一生醉心于玉米育種,面對一次次升遷、調回大城市的機會,絲毫不動心,甘愿扎根于農村。 得知郭陽的來意時,程老只是稱贊,“天玉1號是好品種,比鄭單958強。” “把緊湊株型作為研究方向,依靠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以及群體獲得高產,的確是很好的思路?!? 郭陽笑道:“程老,嘉禾現在成立了獨立的育種公司,計劃在生物技術育種領域開展研究,需要你……” “打住,打住?!? “老頭子我不懂什么生物技術育種,只知道按緊湊株型的思路,現有的幾個育種項目能出成果?!? “走吧,我雖然對錢感興趣,但更擔心自己將來一事無成?!? 郭陽悠悠的說道,“伱老都選育了二三十個品種了。” 程老眼睛一瞪,“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代表不了現在和將來。” 隨后就鉆進了玉米制種田里。 郭陽大聲說道:“好吧,嘉禾的育種平臺會對外開放,到時歡迎你來做試驗?!? “那我老程到時一定來捧捧場子!”程老的聲音遠遠傳來。 這個老畢登! 其實郭陽邀請程老不是因為他育種有多厲害,都六十多歲了,再厲害能有多厲害。 但其在育種研究上的管理能力卻強悍的緊。 其所在的研究所在程老的帶領下,白手起家,如今固定資產破千萬,是全國縣級研究所里面的尖子生! 郭陽默默吐槽,只知道苦哈哈的帶著筆和紙在田間地頭做記錄的老犟種。 又過了些天,接連遭受拒絕的郭陽,又得到了一條新消息。 登海種業研發中心的負責人梁國在張掖指導玉米制種生產,郭陽又連忙驅車趕到張掖。 水都來不及喝一口,就直接鉆到了玉米大田里。 梁國今年三十四歲,和郭陽年齡差距并不大。 關于前沿的基因育種、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梁國也有所接觸,兩人也挺聊得來。 郭陽感覺到了希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