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量大,而且價格也是國際市場中最高的。 郭陽叫上司機老宋,兩人驅車趕往金塔草場。 道路兩旁的紅柳長得郁郁蔥蔥,路邊的農田也不時能看到忙活的身影,有的玉米苗已經冒出了土。 和灰蒙蒙的西北印象完全不同。 但汽車越往前走,還是逐漸的荒涼,有時甚至能看到大片荒蕪空曠的土地,一望無際。 讓人不禁想到王維的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一個多小時后,郭陽在草場見到了巖田慎太郎,以及陪在一旁的余小川和向天山。 巖田干瘦干瘦的,穿著半袖襯衫,打著領帶,看起來也就四十來歲。 正貪婪的看著眼前遼闊的草地,刈割了的苜蓿已發出了新芽,他輕輕摘下一片芽葉,放在鼻前,清嗅著草香。 郭陽是通過翻譯和其交流的。 巖田顯然對苜禾1號很滿意,“真沒想到華夏能生產出如此優質的苜蓿。” “三年前,我就曾到華夏考察苜蓿,也簽了訂單。但進口的苜蓿產品質量差,也沒有經過熏蒸消毒處理,未能通過國內的檢疫。” “去年有貿易商從華夏進口了一批苜蓿,其品質還是最好的,就引起了協會的注意。” 郭陽雖然對島國沒什么好感,但別人是來談生意的,他也愿意給個笑臉。 “巖田先生,還有什么疑慮你可以提。” “主要是產品規格和尺寸,草捆、草塊、苜蓿粉,每一種都要對應的要求,此外包裝也要一次到位。” 余小川湊到郭陽身邊小聲告訴他,此前苜禾的產品都是在國內粗包裝。 運到島國后再由進口商進行分包加工。 郭陽沒多想就同意了下來。 想做別人的生意,自然就得做好的對應的服務。 如華夏的飼料稻草出口到島國,從1985年檢疫部門就在做工作,歷經14年時間才打開島國市場。 牧草的熏蒸加工技術與稻草相似,并不復雜,以國際市場為主的苜禾自然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巖田也很痛快,沒了后顧之憂的他,當即給苜禾下了大單。 決定將酪農協會全年一半的進口額給到苜禾。 酪農協會每年的苜蓿進口需求大約是苜蓿干草40萬噸,草塊8萬噸,苜蓿粉和顆粒4萬噸。 按最簡單的算法,一半也是26萬噸。 26萬噸! 余小川瞳孔睜得老大,郭陽和向天山也好不到哪兒去,這才是真的大單! 還是直接和產品終端接觸,相當于是活廣告啊。 不一會兒,余小川又無奈的說道:“產量不夠啊!后3茬苜蓿只能產15萬噸干草了。” 巖田皺起了眉頭,近幾年島國奶業發展迅速,對牧草的需求連年增高。 而同樣品質的苜蓿,歐美地區的售價更高,因此島國一直在尋找替代市場,華夏就是其一。 只是以往國內企業不爭氣。 郭陽想了想,“巖田先生,我們還有部分種子田,苜蓿干草產量大概在7萬噸左右,只是品質要稍微差些。” “另外,我們在一千多公里外,還有處新建的苜蓿基地,預計今年能產兩茬的牧草。” “一千多公里遠?”巖田挑了挑眉,似是不相信。 “是的,都是同樣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模式。” “那再去看看吧。” “那邊是今年才播種的,苗還不高。” “沒事,去看看。” 兩天后,巖田看了五原的牧草基地后,沒有倉促下單,而是說等到了收獲季節會派人再來。 至于金塔的,酪農協會準備全訂下來,分期到貨付款。 苜禾最終同意了。 幸好前茬賣完時,沒有急著和其它采購商簽合同,不然就錯失良機了。 島國是目前國際上最重要的苜蓿市場,進口量和單價都常年居世界第一。 酪農協會只占了十分之一的奶牛存欄量,其進口量就如此龐大。 所以暫時犧牲一下其它市場也是值得的,何況還有五原的苜禾1號作為補償。 等所有的事情塵埃落地。 苜禾農牧再次陷入了狂歡之中。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