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還有樹苗,第一年苗木不夠,就對外采購了批,結果是老小苗,根系全蜷縮成團,只能及時止損;
生態移民到疆省的一千人跑回來了八九成,起了矛盾,找政府再度移民;
新栽的梭梭沒有駱駝吃葉子,再生不快,缺肥,鼠害……”
郭陽聽著陸漢斌訴說著各種細節,也不打斷,做農業吃過的虧是變著花樣來。
他莫名的有種親切感,仿佛再次回到了一線的農業生產上。
陸漢斌說道:“我此前參加過一個培訓會,遇到一個果業公司的老總,他說農業職業經理人這行越往上,口碑就越重要,管理能力反而降到了第二位。”
郭陽前世今生也多次聽到這話,頗為認同。
農業管理的性質就決定了它必須充分放權,因為變數太多了。
所以就需要職業經理人有很好的操守。
但這樣的人又很難發大財。
比如苗木這事,陸漢斌如果敢或者有搞小動作的心思,隨便弄點次苗或者找親朋弄個苗圃,從嘉禾身上謀取上百萬的利益很輕松,還看不出絲毫破綻。
或者只為撈一筆就跑,三年隨隨便便搞一兩千萬。
水至清則無魚,郭陽也不愿去深究,治沙的效果已經看到了,給陸漢斌留點活動的空間也在情理之中。
但他還是想看看細節,治沙成本都花在了那些地方。。
看著張競,還是那個文藝范兒,但如今又多了份歷練后的成熟。
“張競,你的攝影還在記錄沒?明天我看看。”
張競說:“一直在記錄,現在可能有點亂。”
“沒事,我就想看看,有機會的話,這次大領導來了,也給他看看。”
張競笑道:“我和漢斌之前商量著,等青土湖恢復成濕地了,剪成紀錄片再找地方播放。不只是沙海的,我們還在收集過往的歷史資料。”
郭陽贊賞的說道:“想法不錯。”
第二天,郭陽如愿看到了張競的記錄,他主要看的還是視頻。
肆虐的風沙,揚塵遮天蔽日,沙暴起時,昏天暗地,日月無光。
駭人的鹽堿皮,密布的機井,掩埋的房屋,干涸的水庫,肆意排放的污水,背井離鄉的生態難民……
不知過了過久,
樸實的畫面上,出現了數百輛推土機、裝載機、翻斗車,無數沙丘被夷為平地。
攪得沙窩熱如流火,沙海人就在這火一樣的沙海中揮汗如雨。
艱苦卓絕的鏖戰使人人面如古銅,損壞的車輛零件不斷的被拉走。
從黃河調水的沙漠古河道,水庫清洗,河道清淤,高低壓電路,揚水站,機井,連成排的水車……
現在,這里綠洲浩渺,一望無際。
看完。
“這三千多元的治沙成本也不貴。”
陸漢斌苦笑道:“犯了許多錯,遭了很多冤枉錢,國家的直接補貼,地方的苗木補貼,設施補貼這些都還沒算進去。”
“兩年半前我就說過。”
“我愿意承擔你犯錯的成本。”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