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瑣事-《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第一年就算產量稍微低點,也大概率能實現正收益。
以后牧草過剩了,改良后的土地也能種花生、玉米、大豆等等。
反應快的,早就做準備了。
聽謝時杰說了一陣,郭陽也弄明白了當地的訴求。
政府補貼要項目實施驗收后才能拿到,前期每畝需投入2750元,成本太高,農戶承受不了。
據說當地有位48歲的種糧大戶高瑞霞,是天玉1號的忠實客戶,同時也見證了天豆1號改良鹽堿地的神奇。
原本想開荒種天玉1號,但天豆1號種子緊張,隨后又看到了更神奇的苜禾1號。
因為家里有親戚是公務員,就讓其幫忙盯著。
政策公示后,高瑞霞就第一時間找上了村委和農業局土流中心。
“河灘上沒人種的鹽堿荒地,我要流轉1000畝!”
農業局也驚訝于高瑞霞消息之流通,當即就開始梳理流程,同時也幫忙聯系種子。
但得知價格后,卻傻了眼,這是想搶錢?
…
郭陽理了理思緒,政策剛出來肯定會遇到問題,所以還是解讀的不夠深。
“金融機構的貸款呢?”
“農業局這會兒也不知道怎么辦理。”
郭陽哭笑不得,對于農業貸款,銀行永遠是想避而不見的。
而且來得太快了。
早上才出文件,下午這個高瑞霞就要流轉土地買種子。
魯省被稱為考公大省也不是沒道理的。
沉吟片刻,郭陽說道:“還是要先對政策進行細致解讀,地方上也需要時間消化后,才能和銀行等單位溝通?!?
“現在重點是保障種子生產,和地方種子公司保持溝通,以及借用天禾的運輸渠道?!?
等謝時杰去忙后,郭陽先是給耕保中心總農藝師莊宜輝去了電話。
尋求專家進行培訓和政策解讀。
苜禾是關鍵的種子提供商,種子的順利銷售也關系到鹽堿地改良的成敗。
莊宜輝自然是答應下來,同時又提了下沙改土的項目合作。
郭陽哪管得了那么多,連連應是。
又從大學生實習名單中,挑了個家庭條件貧困,學習成績優良的出來。
“幸運兒楊恒,從今往后你就是苜禾的項目專員,先練手吧。”
確定了人選后,又把沙改土和帶實習生的任務都甩給了寧小婧。
郭陽這才算是有間隙歇會兒。
累是肯定的,整個人卻又保持在一種亢奮的狀態。
即使問題多多,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處理,解決問題后也能為他帶來愉悅的暢快感。
前世就是個普通農場主,最多也就管個兩千畝地,哪有現在這樣的體驗。
隨手一個簽字,就能影響到幾千上萬人。
郭陽感覺他可能有受虐傾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