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同一時間,洗漱完的郭陽依然有點迷糊,站在鏡子前,看了看那張俊逸的臉。 “靠,誰啊,怎么這么黑?” “也沒黑古那味道啊!” …… 次日。 回想起昨天的情景,郭陽也不禁感到一陣頭疼。 “上頭了啊,養啥豬啊!” 按他原來的想法,等過個一兩年,建一兩個精品化的小規模養殖場還是可以的。 但如今和丁磊杠上了,年出欄量至少得比丁磊強吧,那一年出欄量至少得一兩萬頭。 投入至少也得幾千萬吧? 在哪里建養殖場合適呢,郭陽琢磨著,南方養豬太隨大流了。 北方?沙漠養豬怎么樣呢? 他想起嘉禾和耕保中心在疆省還有個沙改土的課題,立項時間大概是2005年秋冬季。 如今也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不知道有沒有什么成果。 等回去了可以問問。 按照行程安排,郭陽本該今天就回西北了的,但全王生物的技術團隊,和天禾的程力明前兩天到了粵省。 七月初,粵省早熟水稻已經從南到北開始收割。 如今是檢驗成果的時候。 羊城番禺的一塊試驗田里,優質水稻一片金黃,夏收正忙,農人頭頂草帽,在稻田里埋頭收割。 這是天禾的有機水稻試驗田。 通過選擇抗性品種,田間放置太陽能殺蟲燈,輔助噴施生物農藥,稻田養鴨等措施控制稻田病、蟲、草害。 說是有機,其實還只是在向這個方向努力,真要實現有機生產耕作,還有很多的問題。 院壩里已經有收割好的稻谷正在晾曬,郭陽抓了一把看了看,怪模怪樣的。 “這是天稻22?” 程力明說道:“對,天稻22的口感和品質好,如果能實現有機種植,價值很高,但看樣子失敗了。” “有機栽培條件下,天稻22紋枯病病株率達到了65%,常規稻種抗性上還是弱了點,但新品種表現很好。” 新品種是今年2月份才培育的稻種,也取了一部分來用作有機實驗。 “生物農藥呢?” 郭陽看向另一人,全王的研究員嚴書,白白凈凈的。 嚴書說道:“已有的幾種生物農藥對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控制作用很明顯。” “紋枯病呢?” “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目前實驗室還在研究。” 郭陽挑了挑眉,“有把握嗎?” “問題不大,真菌既可以是病害,但也可以是森林里的自然衛士。” 察看了一番成果,郭陽認為有機農業還是很有指望的。 新品種抗性表現很好,生物農藥還有進步空間,稻田養鴨防草積累了經驗,天敵昆蟲生產車間也在籌備…… 只要再堅持實驗幾年,就能大規模進行有機農業轉化。 如果是前世的他,即使看了很多營銷號,喜歡有機產品,但自己卻不會碰有機農業這個坑。 因為沒幾個人玩得起,也很難出成果。 但這一世不一樣,不缺錢,不缺地位,總想多做一些不一樣的事。 夕陽下,煦風拂過,稻香撲鼻,稻穗隨風擺動掀起層層金浪,農人頭頂草帽,拖著斗車,行走在田埂上。 …… 回城的路上,風吹稻浪的景象在郭陽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這才是農人的浪漫。 但很快被一片水域吸引了目光。 面積達數萬平方米的水面全部被密密麻麻的水葫蘆覆蓋,一片綠色。 水葫蘆。 目前在南方諸省泛濫成災,魔都、四川、福建、浙江、廣西相繼開展了圍剿水葫蘆的攻堅戰。 這也是一種讓國內極為頭疼的入侵物種,對水域生態環境、航運業都造成了嚴重影響。 最終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打撈才勉強完成了治理。 突然,郭陽靈光一閃。 水葫蘆是入侵植物,但也為國內環境治理做出了貢獻,比如現在的社會熱點:滇池。 前世郭陽去洱海旅游時,還特意去過滇池,見識過滇池草海接近一半水域面積種植上了水葫蘆。 由于水體富營養化嚴重,草海栽種的水葫蘆長得異常高大粗壯,光水面以上的枝葉部分就有七八十厘米高。 這些水葫蘆最后人工打撈制作成有機肥,而滇池水體情況也得到好轉。 黑臭現象消失,海鷗云集,魚蝦重現。 但如今的滇池依然是昆明人心中的痛——昆明缺水與滇池污染。 從1993年以來,投入的治理資金接近50億元,情況反而沒有任何好轉。 水葫蘆依然讓滇池聞之色變,污染水域中水葫蘆瘋長,打撈工程量巨大。 但其實,水葫蘆是治污的寶貝,在所有生物中,水葫蘆吸收氮、磷、鉀的能力最強,是袪除水中富營養物的最好植物。 滇池就是太肥了。 水體中的磷、氮、及各種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高的達80倍之多,致癌、致突變、致畸形的物質高達60種。 后來除了遏制污染源外,正是水葫蘆的利用,才讓滇池從絕望,看到了希望。 郭陽回過神來,因為經濟發展,國內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數之不盡。 如果能嘉禾能參與治理工作,獲取的自然能量想必也不菲。 不過這種東西牽扯到GDP。 誰都知道,治污的關鍵是管住污染之源。 同樣,誰都知道,排污者往往是“利稅大戶”、“支柱企業”。 巨額治污資金為何打了水漂? 原因人們已經太熟悉,“熟悉”得讓人有些麻木,仍就是那個老問題: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 太湖如此,滇池也是如此。 制造污染,GDP增了;花巨資治理污染,GDP又增了。不知有多少GDP是這樣“滾”出來的。 所以,這種事嘉禾要想直接參與很難,但間接參與一下,郭陽認為想想辦法,也是沒問題的。 并且,西北水環境污染也是令人觸目驚心,79%的人口生活在水污染地區。 黃河干流、渭河干流、石羊河、疏勒河以及伊犁河…… 農業的發展可離不開水。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