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雪-《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第(3/3)頁
……
時間一天天過去。
嘉禾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推進,酒泉地區也在11月中旬迎來了第一場大雪。
紛紛揚揚地下了一整天,戈壁和草原上白雪皚皚,寒氣襲人。
即使是時不時的大風也難以將積雪吹散。
郭陽紀卓文走進河西牧場的牲畜暖棚,棚內暖意融融。
一大群歡蹦亂跳的小牛犢有的在吃料、有的在喝水,還有的在頂架嬉戲,甚是可愛。
丁吉原先是苜禾種牛場的場長,也是第一個員工,如今依然負責種牛繁育業務。
只是早已今非昔比。
當初他被高工資所吸引來到苜禾,那時候場里還一頭牛都沒有,而現在,河西牧業已有近40萬頭奶牛。
這近40萬頭奶牛的胚胎,都是從他負責的育種廠生產出來的,河西牧業良種覆蓋率也已達到100%。
清一色的河西奶牛,是成就河西乳業如今行業龍頭的核心原因之一。
奶牛平均單產達到11.5噸。
國內的平均單產這幾年里也實現了翻倍,平均單產達6噸,但河西乳業的優勢依然很明顯。
紀卓文問道:“老板,河西奶牛的牛犢和胚胎真要賣給伊利?”
郭陽說道:“對。”
“伊利的底子還在,一旦給機會,很可能卷土重來啊!”紀卓文一臉疑惑,還是沒搞明白老板為何要出售。
郭陽笑道:“河西不賣,伊利一樣能搞到河西奶牛的牛犢。”
紀卓文說道:“但繁育的效率慢啊,再加強內部管控,保管還能有好幾年優勢。”
郭陽沒有說話,用青貯飼料喂著牛,河西在全國布局,就注定了保不住密。
與其費盡心思的堵漏,還不如主動的出售,通過種質資源再賺一筆。
“丁吉,給紀總說說這些年奶牛育種廠的工作成果。”
“好叻。”丁吉有些興奮的說道:“育種體系、數據收集、遺傳評估去年就搭建完畢。”
“遺傳改良也快出成果了,今年全國的牧場至少有300多頭的奶牛年單產在14噸以上。”
“不錯,量變引起質變。”郭陽笑道:“所以,這時候適當出售是合適的。”
紀卓文訝然,最近他還真沒關注這個。
奶牛核心育種廠雖然隸屬于河西牧業,卻也擁有相對獨立的體系。
沒想到如今也形成了正向循環。
奶牛胚胎生產,目前伊利根本就沒有掌握這項技術,而河西新一代優質牛種已經有在產奶了。
優勢很明顯。
紀卓文說道:“老板,那我去和伊利談判吧,這事想想就帶勁。”
“想去就去吧。”
暖棚外還在飄著鵝毛大毛,刺骨的寒風讓郭陽忍不住一激靈。
今年又是寒冬啊!
好在牧區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在群里,他知道阿魏戈壁和烏拉特草原上,也都做好了迎接寒冬的準備。
有暖棚暖圈,有青貯窖池,也有足夠的干草儲備,應付雪災毫無壓力。
疆省的也陸續機采完畢。
豐凱的采機表現得磕磕絆絆,有不少小問題,但瑕不掩瑜,優點也不少。
尤其是在約翰迪爾和貴航的對比下,豐凱反而是最穩定的。
迪爾采機上次召回了32臺采機,但另一批次的68臺在冬天機采中,再次有兩臺發動機軸斷裂。
這已經是重大事故。
兵團態度強勢,約翰迪爾被迫再次召回,這一批采機來自迪爾天拖。
這也導致未來都喜歡買原裝進口的約翰·迪爾采機。
另外,凱斯紐荷蘭也加快了對國內市場的開拓。
不過,暫時還是豐凱領先。
因為大雪,嘉禾很多室外工作都暫停了,連續一段時間都在忙著梳理各種資料。
郭陽也把手頭上的事交待完,準備溜去海南。
此前積攢的培育新品種任務已經完成,一部分留在天禾科學院等待開春擴繁。
但另一些已經送去了南繁基地,正在播種期間。
剛好去看看。
望著窗外祁連山的雪線越來越低,戈壁上的沙棘林也壓上了一層厚厚積雪。
“今年河西走廊的雪格外多啊!”
突然,郭陽腦海中抓住了什么。
大雪,海南。
南方雪災?
郭陽暗罵了句,“靠,差點就把這事忘了!”
08年的南方雪災,因為剛好臨近春節,而且這是郭陽前世小時候難得經歷的一場大雪,所以他印象很深刻。
那段時間全國各地鋪天蓋地的都是關于各地雪災的新聞。
南方人哪經歷過這種程度的大雪,一時之間,各地都有些抓瞎。
而且南方由于濕度大,雪量更多,也更易結冰,房屋、電線、鐵路、公路等等基礎設施都受到了重創。
農業的受災同樣極其嚴重。
越冬的作物可都種在南方!
思考了一會兒,郭陽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如今的嘉禾能力確實很大,但面對自然災害也無能為力,只能提前警醒,早做準備,預防減災。
查了下日歷,08年春節是2月7日,雪災是春節前。
“至少還有兩個月時間,足夠了。”
(本章完)
第(3/3)頁